天热频繁拉肚子?别急着慌!一文说清要不要做肠镜

“这天气一热,动不动就拉肚子,到底要不要去做肠镜啊?” 进入三伏天,高温裹挟着潮湿,不少人被反复腹泻缠上,纠结起要不要做肠镜检查。有人觉得 “拉几天就好,没必要折腾”,也有人担心 “会不会是肠道出了大问题”。其实,天热拉肚子是否需要做肠镜,不能一概而论,得结合腹泻的持续时间、伴随症状来判断,盲目忽视或过度焦虑都不可取。

先搞懂:什么样的拉肚子需要警惕?

首先要明确,并非所有夏季腹泻都需要做肠镜。如果只是偶尔一次,比如吃了冰镇西瓜、隔夜凉菜后,出现 1-2 天的轻微腹泻,没有腹痛、便血等其他不适,调整饮食(吃点温热的粥、面条)、注意腹部保暖后就好转,这种情况多是饮食不当或腹部受凉引起的,属于急性腹泻,通常不需要做肠镜。

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就必须重视,建议及时就医做肠镜检查:一是腹泻持续时间长,超过 2 周仍不见好转,或反复发作;二是腹泻时伴随腹痛(尤其是固定部位的隐痛、胀痛)、便血(大便表面带血,颜色鲜红或暗红)、粘液脓血便;三是同时出现消瘦(短期内体重下降 5 公斤以上)、贫血(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这些情况可能提示肠道存在器质性病变,比如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道息肉,甚至肠癌,而肠镜是排查这些问题最直接、准确的方式。

从医学角度来说,腹泻的定义也有明确标准:粪质稀薄(含水量超过 85%)、排便次数增多(每天超过 3 次)、排便量增加(每天超过 200 克),大便可能伴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食物。大家还可以用 “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 初步判断:1 型(坚果状)、2 型(香肠状带裂痕)提示便秘;4 型(光滑香肠状)是理想大便;6 型(糊状)、7 型(水样)则属于腹泻范畴,若长期处于 6 型、7 型,就需要警惕。

天热为啥容易拉肚子?做好 4 点能预防

夏季之所以成为腹泻高发季,主要和细菌、病毒活跃,以及人们的饮食习惯有关。高温环境下,食物容易变质,比如剩菜剩饭、常温存放的凉菜,很容易被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污染;很多人喜欢吃冰镇食物、喝冰饮,会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引发腹泻;还有人长时间待在空调房,腹部暴露在冷风中,也会让肠道 “受凉罢工”。

想要预防夏季腹泻,做好 4 点很关键:第一,严把饮食卫生关,不吃生冷、变质食物,肉类、海鲜要彻底煮熟煮透,生熟食物分开存放(避免生肉汁液污染蔬菜、水果);第二,剩菜剩饭及时放进冰箱,存放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再次食用前必须彻底加热(中心温度达到 75℃以上);第三,注意腹部保暖,空调温度别低于 26℃,避免冷风直吹腹部,出汗后及时擦干身体、更换湿衣服;第四,勤洗手,饭前便后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避免病菌通过 “手 – 口” 传播。

这些症状比腹泻更危险,可能是肠癌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夏季腹泻有时可能和肠癌 “撞衫”,尤其是长期腹泻伴随其他异常症状时,别误以为只是 “吃坏肚子”。肠癌早期症状很会 “伪装”,容易被忽视或误诊,以下 4 个信号一定要高度警惕:

一是便血。这是肠癌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多表现为大便表面带血,颜色暗红或鲜红,有时会混有黏液,很容易被误认为是痔疮(约 80% 的肠癌患者初期被误诊为痔疮)。如果发现便血不是偶尔出现,而是反复发生,一定要及时做肠镜排查。

二是大便形状改变。正常大便呈圆柱形,如果突然变细、变扁,或表面出现凹槽、压痕,可能是肠道内肿瘤占据空间,挤压大便导致的,这种情况别拖延,尽快就医。

三是腹痛或腹部不适。肠癌引起的腹痛多为下腹部隐痛、胀痛,有时会伴随腹胀,尤其是排便后腹痛没有缓解,或腹痛越来越频繁、加重,要警惕肿瘤阻塞肠道的可能。

四是体重骤降。如果没有刻意节食、运动,短期内(1-3 个月)体重下降超过 5 公斤,同时伴随食欲减退、乏力,可能是肿瘤消耗身体能量导致的,需及时排查包括肠癌在内的恶性疾病。

新闻总结

天热拉肚子是否需要做肠镜,需结合腹泻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判断:短期偶发腹泻无需做,长期腹泻或伴腹痛、便血、消瘦等需及时检查。夏季腹泻多因饮食不洁、腹部受凉引发,做好饮食卫生、腹部保暖等可预防。此外,便血、大便形状改变、腹痛、体重骤降等症状可能是肠癌信号,切勿忽视。总之,面对夏季腹泻,既不用过度恐慌,也不能掉以轻心,出现异常及时就医,才能守护肠道健康。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