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菜一哥”涪陵榨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近日,涪陵榨菜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公司业绩“营收微增、净利微降”,实现营业收入约13.13亿元,同比增长仅0.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41亿元,同比下滑1.66%,增长的乏力尽显。

涪陵榨菜曾是榨菜行业的标杆,2010年登陆深交所后,凭借“小产品大市场”策略迅速崛起,2016年营收首次突破10亿元,巅峰时期市占率超过30%。然而,近三年来,其业绩颓势持续蔓延。2022 – 2024年,营收从25.48亿元降至23.87亿元,净利润从8.99亿元下滑至7.99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仅微增0.51%,净利润下滑1.66%,业绩承压明显。
榨菜业务销售也遭遇瓶颈。主营业务榨菜营收从2022年的21.75亿元下降至2024年的20.44亿元,2025年上半年仅微增0.45%。榨菜销量自2021年达到峰值后持续下滑,2025年上半年销量同比下滑1%,市场天花板效应凸显。渠道方面,经销商数量两年累计减少超790家,产能利用率也不高,东北生产基地产能利用率不到40%。
业绩惨淡的背后,是榨菜对年轻消费群体吸引力的持续下降。尽管涪陵榨菜尝试与年轻人喜爱的平台合作推出联名款产品,但未能真正打动年轻一代。随着消费习惯变化,年轻人更倾向于多样化选择,榨菜不再是首选。中国榨菜行业增速几乎停滞,欧睿数据显示,榨菜市场总消费量年复合增速仅为1.25%。在佐餐领域,竞争也十分激烈,新兴品牌和老牌企业不断蚕食市场份额,涪陵榨菜的生存空间被挤压。
为应对困境,涪陵榨菜以提价策略保利润,自2008年以来共提价13次,终端零售价一路飙升,但这也导致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倒戈,市场份额被进一步蚕食。同时,随着健康理念发展,高盐属性的榨菜与消费者低盐、无添加的诉求相悖,传统高盐产品遭年轻群体抛弃,减盐产品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单一品类发展行不通,涪陵榨菜踏上跨界调味品破局之路。2024年提出“内生 + 外延”双轮驱动战略,将并购视为突破增长瓶颈的核心手段。2025年4月,计划收购四川味滋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51%的股权。味滋美从事川味复合调味料、预制菜生产和销售,但近年业绩略显平淡。
从行业来看,我国复合调味品市场规模增长迅速,2023年达到2032亿元,占调味品总市场规模的34%,且尚未形成绝对龙头企业。涪陵榨菜认为可依托味滋美的研发生产优势和自身渠道优势,构建场景化产品矩阵。然而,“双轮驱动”能否顺利运转仍是未知数。业内认为,榨菜和调味品是两个不同业务,收购后的业务整合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战略互补性、品类结构、用户结构、渠道结构、业务模式、资源配置以及内部绩效考核等方面,如何实现有效整合并发挥协同效应,是涪陵榨菜亟待解决的问题。未来,涪陵榨菜能否成功转型,还需看其如何应对这些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