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电行业这片风云变幻的战场,美的集团、海尔智家、格力电器这三大白电巨头,一直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随着 A 股市场半年报披露的落幕,它们的中期业绩成绩单一经亮相,便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而在业绩背后,三大巨头围绕 “第二增长曲线” 展开的激烈角逐,正悄然重塑着行业格局。

今年一季度,美的、海尔、格力三家企业呈现出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为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然而,当时间轴拉长至上半年,形势却急转直下,业绩增速的分化愈发明显。美的集团以 2500 亿元的营收规模一骑绝尘,营收同比增长 15.58%,归母净利润更是同比大增 25.04%;海尔智家营收规模突破 1500 亿元大关,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15.59%,延续稳健增长步伐。反观格力电器,营收规模未能突破千亿,营收增速下滑,归母净利润增速仅为 1.95%,与前两者的差距逐渐拉大。
从业绩数据来看,美的集团 2025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2511.24 亿元,归母净利润 260.14 亿元,其营收与利润体量近乎是海尔智家与格力电器之和。海尔智家实现营收 1564.94 亿元,归母净利润 120.33 亿元,尽管增长态势良好,但净利润规模在三者中垫底。格力电器上半年营收 973.25 亿元,同比下滑 2.46%,归母净利润 144.12 亿元,仅微增 1.95%,无论是营收、利润规模,还是增速,均远远落后。
格力的增长乏力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自 2022 年起,颓势已现:2021 年上半年营收增速达 30.32%,随后逐年递减,2025 年上半年更是首次出现负增长;归母净利润增速下滑更为显著,2021 年上半年高达 48.64%,如今已降至 1.95%,濒临负增长边缘。家电产业观察家梁振鹏指出,格力电器业绩疲软,一方面源于业务结构过度依赖空调,抗风险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国内家用空调市场早已步入存量竞争阶段,经济下行周期中,单一业务结构使其业绩波动更为剧烈。例如今年上半年,空调行业库存积压、价格战激烈,格力电器首当其冲,销售表现大受影响。
在业绩承压之下,格力的分红政策也出现重大调整。一向以高分红闻名的格力,今年上半年宣布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与去年 “每 10 股派 10 元” 的方案形成鲜明对比。而美的集团宣布每 10 股派现 5 元(含税),现金分红总额约 38 亿元;海尔智家计划每 10 股派现 2.69 元(含税),分红总额合计 25 亿元。
面对国内家电市场存量竞争的严峻挑战,开拓 “第二增长曲线” 已成为三大巨头的共识。美的集团采取 To C(智能家居业务)和 To B(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双线发展战略。上半年,智能家居业务营收 1672 亿元,同比增长 13.31%,营收占比略有下降;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营收达 645 亿元,增长 20.79%,营收占比提升至 25.70%,已成为集团四分之一营收的来源。美的集团投资者关系总监兼董事会秘书高书表示,B 端业务是美的未来重要增长方向,目前已形成工业技术与新能源、楼宇科技、工业机器人、美的医疗以及安得智联五大业务板块,去年 B 端业务整体收入突破千亿元,机器人战略和能源战略更是重点布局领域。
海尔智家核心业务仍为冰箱、洗衣机、空调及厨电四大传统板块。上半年,这四大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 27.17%、20.94%、20.22% 和 13.1%,合计贡献超八成收入。装备部品及渠道综合服务业务收入为 187.2 亿元,约占整体营收的一成。
相比之下,格力电器对空调业务的依赖程度依旧极高。上半年,消费电器板块营收同比下滑 5.09% 至 762.79 亿元,占比 78.38%;工业制品、绿色能源、智能装备及其他主营业务合计收入 112.16 亿元,占比相对较小。梁振鹏认为,格力多元化战略推进十多年来成效不彰,除空调主业外,尚未打造出有力的 “第二引擎”。手机业务折戟,冰箱、洗衣机、小家电等品类市场占有率低,多元化进程缓慢制约了其长期发展潜力。
在这场 “第二曲线” 的激烈对决中,美的集团凭借 B 端业务的强势崛起,已抢占先机;海尔智家通过多元布局,稳步前行;而格力电器则亟待找到破局之法,摆脱对空调业务的过度依赖,培育新的增长动能。未来,随着行业竞争的持续加剧,三大白电巨头能否在 “第二曲线” 上突出重围,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与突破,无疑将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