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饮行业的激烈竞争中,一种新趋势正悄然兴起:人气餐饮品牌不再满足于分散选址,而是扎堆在热门商场开店,甚至出现同层、门对门“做邻居”的“贴身肉搏”景象。这一现象犹如一颗投入餐饮市场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引发了广泛关注。

“贴身”开店成潮流
在北京朝阳大悦城7层,不足百米的距离内,老牌火锅企业巴奴、湘菜人气品牌费大厨、网红烤鱼品牌烤匠和“排队10小时”的寿司郎齐聚一堂。周末用餐高峰时,叫号声此起彼伏,排队和等位的人群让过道“堵人”。北京朝阳合生汇也不例外,3层和4层集中了费大厨、小放牛和湊湊等品牌,新的竞争也在酝酿。烤匠在北京的3家门店都选在热门餐饮集中的商场,费大厨的门店也基本覆盖一线城市热门商圈,这种近乎“贴身肉搏”的选址策略,目的是精准截流目标客群,利用成熟餐饮聚集效应。
流量竞争下的共赢
餐饮品牌选择“贴身”开店,背后是对优质客流的激烈争夺。这种集中选址降低了选址风险与获客成本。对于消费者来说,若排队时间过长,会选择附近同品类餐饮,新品牌紧贴“排队王”门店选址,能承接其溢出客流,降低市场培育和初期获客成本。多个“排队王”同场竞技,容易形成“餐饮目的地”效应,如北京簋街因聚集多个热门餐饮品牌成为“美食地标”。对餐饮企业而言,激烈竞争推动产品质量、服务效率和创新能力提升,增强品牌组织运营能力。对商场来说,集中布局热门餐饮品牌可提升楼层坪效和人气,形成“餐饮热力区”,带动商场人流循环和消费转化。
扎堆开店的隐忧
然而,“贴身肉搏”并非只有好处。热门商圈黄金点位稀缺,多个品牌竞相争夺推高租金成本,直接侵蚀企业利润。房租是餐饮企业最大成本,不少店房租占月营业额30% – 40%,在热门商圈这一比例可能更高。中指研究院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百MALL商铺平均租金上涨,北京普通商圈租金普遍在20 – 30元/平方米/天,热门商圈租金可能翻番。“贴身肉搏”还可能导致企业被竞争对手策略“带跑偏”,从“产品驱动”变为“竞争驱动”,忽略自身品牌独特价值和长期战略,陷入同质化价格战、营销战。此外,过于密集的“排队盛况”可能引发消费者反感,漫长的等待时间会提升心理预期,一旦菜品或服务稍有不满,就容易产生巨大失望感。
餐饮“贴身肉搏”是流量争夺的体现,在品牌进入新市场初期或快速扩张阶段,能快速建立品牌认知、抢占市场份额。但餐饮比拼的本质还是“能打”的菜品、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和持续的产品创新能力。餐饮企业需在争夺流量的同时,注重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潜在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