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防伤别忽视!“中国好人” 牛雪松拆解热身关键,这步做好少受伤

“刚跑两步就崴了脚”“打羽毛球突然拉伤肩膀”…… 生活中,不少人运动时总因 “没做准备” 或 “准备不到位” 遭遇意外损伤,不仅打断运动计划,还可能留下长期隐患。近日,中国文明网联合光明网推出 “文明健康科普” 系列视频,特别邀请 “中国好人”、沈阳体育学院教授牛雪松,聚焦 “运动防伤第一步”,详解热身运动的科学方法与关键要点,帮大家用正确姿势打开运动模式,让健康锻炼更安全、更高效。

“很多人觉得‘热身就是随便动一动’,甚至直接省略,这是导致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视频中,牛雪松教授直指大众运动时的常见误区。他解释,人体肌肉、关节在静止状态下处于 “收缩僵硬” 状态,突然进入高强度运动,肌肉爆发力与关节灵活性无法及时跟上,很容易出现肌肉拉伤、韧带撕裂等问题;而科学热身能通过逐步提升心率、增加肌肉血流量、激活关节润滑液分泌,让身体从 “静态” 平稳过渡到 “运动态”,就像给机器 “预热”,减少部件磨损风险。

那么,怎样的热身才算是 “科学有效”?牛雪松将其拆解为 “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目标与操作要点。第一阶段是 “全身激活”,重点在于提升整体体温与血液循环,适合所有运动前开展。“可以选择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高抬腿,或者动态拉伸动作,像手臂绕环、髋关节旋转等。” 牛雪松现场示范,“这个阶段建议持续 5-8 分钟,直到身体微微发热、额头开始出汗,说明血液循环已加快,肌肉也进入了‘待激活’状态。”

第二阶段是 “专项热身”,需结合具体运动类型针对性训练,这是预防专项损伤的核心。“如果要跑步,就得重点激活下肢肌肉与关节;如果打乒乓球、网球,要多练肩颈、手腕的灵活性。” 牛雪松举例,跑步爱好者可做 “弓步压腿”“提踵踮脚”,充分拉伸大腿前侧、后侧肌肉与小腿肌肉,同时活动膝关节、踝关节;球类运动爱好者则需增加 “肩部绕环”“手腕绕环”“转体运动”,激活肩袖肌群与核心力量,避免挥拍时因发力不当拉伤。他特别提醒,专项热身动作要 “慢而准”,每个动作保持 3-5 秒,重复 5-8 次,确保目标部位充分活动。

第三阶段是 “神经激活”,适合有一定运动基础或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群,目的是提升身体反应速度与肌肉协调性。“比如快速交替踏步、侧向小碎步、跳跃触物等,这些动作能刺激神经系统,让肌肉与大脑形成‘快速联动’,减少运动中因反应不及时导致的碰撞、摔倒。” 牛雪松强调,神经激活阶段时间无需过长,2-3 分钟即可,关键是通过 “短、快、灵” 的动作,让身体提前适应运动中的节奏变化。

除了步骤拆解,牛雪松还针对不同人群给出 “个性化建议”。对于老年人,他建议热身时降低动作幅度与速度,多选择 “坐姿拉伸”“扶墙踏步” 等温和动作,避免突然弯腰、跳跃增加关节负担;对于青少年,可适当加入趣味性动作,如 “开合跳”“胯下击掌”,让热身更易坚持;而久坐上班族热身前,需先重点放松颈肩、腰背 —— 长期伏案导致这些部位肌肉紧张,可通过 “颈肩拉伸”“猫式伸展” 缓解僵硬,再进入常规热身流程。

“热身不仅要‘做’,还要‘做对时间’,结束后也别忘了‘冷身’。” 牛雪松补充,热身不宜过早,提前 10-15 分钟开始即可,避免热身完等待过久导致身体再次冷却;运动结束后,也需通过慢走、静态拉伸等 “冷身” 动作,帮助心率逐步下降,减少运动后肌肉酸痛。他特别提醒,若热身时发现身体有疼痛、不适,应立即停止并休息,不要强行坚持,“健康运动的前提是‘尊重身体信号’,科学热身不是‘形式’,而是对自己健康的保护”。

此次 “文明健康科普” 视频推出后,不少网友表示 “干货满满”,“原来热身还有这么多讲究,以后运动前再也不敢偷懒了”。正如牛雪松所说,运动防伤没有 “捷径”,做好 “第一步” 才能为健康打下坚实基础。未来,“文明健康科普” 系列还将持续聚焦大众关心的健康话题,用专业知识传递文明健康生活理念,助力更多人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共筑美好生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