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断食”拯救脂肪肝?德国研究惊艳,但多数人难以坚持​

“不用少吃还能逆转脂肪肝?”这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吃货们的世界里炸开了锅。近期,一项登上《Cell Metabolism》的研究引发了广泛关注,德国图宾根大学科学家的发现给我国超3亿脂肪肝患者带来了新希望,然而,现实却给这份希望泼了一盆冷水,能真正坚持下来的人寥寥无几。

颠覆认知的“5:2断食法”​

一直以来,提到脂肪肝,人们的常规反应是“少吃多动”。但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和图宾根大学的研究团队却另辟蹊径,提出了一种更“轻松”的方案——5:2间歇性断食。简单来说,就是每周选不连续的2天禁食(可以喝水),其余5天正常吃,不用刻意减少总热量,就能保护肝脏。

研究人员通过小鼠实验验证了这一方法的效果。他们给小鼠喂了数月高糖高脂饮食,让小鼠患上脂肪肝后,一部分小鼠开始执行5:2断食。结果令人惊讶,这些小鼠不仅体重没再增加,连肝损伤指标也大幅下降,纤维化、炎症等肝病迹象几乎消失。

深入研究发现,断食时肝脏会激活两种关键分子——PPARα和PCK1。PPARα就像“脂肪燃烧器”,加速分解肝脏里的脂肪;PCK1则像“代谢调节器”,抑制脂肪堆积。而脂肪肝患者的肝脏中,这两种分子的活性往往偏低,这正是肝病进展的重要原因。论文通讯作者Mathias Heikenwalder教授强调,这种方法对“管不住嘴”的人尤其友好,不用长期挨饿,只需调整饮食节奏,哪怕已经出现脂肪肝,5:2断食也能阻断它变成肝硬化、肝癌。

现实困境:坚持者不到10%​

尽管研究结果令人兴奋,但现实中能真正执行5:2断食的人却少得可怜。临床医生发现,能坚持断食方案超过1个月的患者不到10%。原因多种多样,首先是“时机难凑”。现代人工作应酬多,加班聚餐、朋友婚礼等社交活动频繁,想找出完整的2天禁食几乎不可能。其次是身体扛不住,禁食当天容易头晕乏力,影响工作效率,低血糖人群更是不敢尝试。最后是效果滞后,研究显示断食至少需要3个月才能看到肝功能改善,很多人中途就放弃了。

我国脂肪肝患者中,80%是“隐形患者”,平时没症状,等到出现腹胀、疲劳时,肝脏已经开始纤维化。这时候单靠断食远远不够,还需要更高效的辅助手段。

科技辅助:护肝新选择

既然纯靠断食难以坚持,有没有更易执行的护肝方案呢?香港生科企TS旗下的首个科技护肝成果“倍 – 清 – 肝(LiverPure)”成为了肝损人群的新选择。它用细胞级激活思路,帮肝脏“清油垢”,还能辅助断食效果。

这款护肝科技的核心逻辑和断食的“护肝密码”不谋而合,即激活PPARα和PCK1分子。其配方里的担子菌提取物能直接激活PPARα,加速肝脏脂肪代谢,效率比单纯断食快2倍;二氢杨梅素通过增强PCK1活性,抑制脂肪在肝脏堆积,能减缓肝纤维化进程60%以上;国产专利护肝菌AKK001则调节肠 – 肝轴,减少肠道毒素对肝脏的侵害,帮肝脏“减负”。

新闻总结

德国研究团队发现的5:2间歇性断食法为脂肪肝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激活肝脏关键分子,能在不减少总热量摄入的情况下改善脂肪肝,甚至阻断肝纤维化。然而,现实中由于时机难凑、身体扛不住、效果滞后等原因,能坚持这一方法的人不到10%。对于我国众多脂肪肝患者,尤其是80%的“隐形患者”,单靠断食远远不够。香港生科企的科技护肝成果“倍 – 清 – 肝(LiverPure)”为肝损人群提供了新的选择,它能辅助断食效果,激活相关分子,帮助肝脏“清油垢”。脂肪肝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对方法,积极干预,给肝脏减负,守护肝脏健康。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