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券业兼并重组的汹涌浪潮中,行业格局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重塑。头部券商凭借强大的资源优势在市场中纵横捭阖,而地方券商则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奋力突围与转型。国盛证券,这家曾深陷发展困境的地方券商,正借助政策东风与资源重整,踏上探寻破局之路的征程。

管理层变革与市场化选聘
近日,“新国盛证券”管理层迎来新变动。9月4日,国盛金控公告称,陆箴侃因工作调整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董事长刘朝东代行职责。今年1月,国盛证券原总裁徐丽峰辞任后,总裁职务由副总裁唐文峰暂代。而新总经理将通过市场化选聘产生。
6月16日晚,国盛证券发布招聘公告,6月17日国盛金控公告明确此次选聘的是“新国盛证券”总经理。任职条件要求严格,应聘者需担任过省属证券公司或相当规模证券公司经营班子正职或副职不少于2年,年龄在55周岁及以下。历时2个多月,8月27日,赵景亮拟作为聘任人选。他毕业于特许金融分析师,履历丰富,符合国盛证券要求。
今年以来,国盛系统加速通过市场化选拔人才,3月选拔国盛资管总经理,5月选拔陕西分公司负责人,6月选拔国盛期货副总经理,8月选聘投资管理总部总经理。不过,这种模式虽为行业注入活力,但也面临适配性、成本控制等挑战。
历史问题出清与新起点
国盛证券成立于2002年12月,曾是国盛金控全资子公司。2020年,因隐瞒实际控制人、公司治理失衡,国盛证券被证监会接管。2022年,江西省交投集团牵头江西国资收购国盛金控,实现国资“掌舵”。同年10月,国盛金控成为省管企业,国盛证券成为江西省属唯一证券公司。
2024年1月,国盛金控计划吸收合并国盛证券,2月19日获证监会批复。吸收合并完成后,国盛证券解散,国盛金控更名“新国盛证券”并承接相关业务,将成为江西首家上市券商。同时,国盛证券历史问题逐步出清,2024年7月,江西证监局对其开出9张罚单,指出存在多项违规行为,并对相关人员采取监管措施。
业绩修复与业务隐忧
业绩方面,国盛金控业务收入主要依赖证券业务。在江西国资接手后,业绩有所改善。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0.07亿元,同比增长7.11%,净利润1.67亿元,扭亏为盈。2025年上半年,国盛金控营业总收入11.36亿元,同比增长32.1%,净利润2.0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69.91%。国盛证券经营情况同步向好,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0.82亿元,净利润2.43亿元。
然而,国盛证券业务结构存在隐忧。经纪业务“一业独大”,合并口径下2025年上半年传统经纪业务收入占比超一半为59.83%,而自营业务表现欠佳,收入1.74亿元,同比下降24.39%,在营收中占比18.78%,较去年同期下降8.22%。此外,国盛证券区域集中度高,省内收入占比约70%,省外仅占30.34%。
当下,国盛证券借助国资入主、曲线上市实现“重生”,市场化引才与历史包袱清理为发展奠定基础,业绩修复态势明显。但业务结构失衡、区域集中度高的问题亟待解决。“新国盛证券”能否成功破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