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疫 “翻车” 到健康计划迷途:美国公共卫生传统如何走向断裂?

当全球首位发达经济体在新冠疫情中医疗系统 “停摆”,当号称 “让美国再次健康” 的委员会却将传染病防治排除在核心议程外,美国公共卫生领域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历史断裂。

从约百年前以社会改革为使命的公共卫生运动,到如今特朗普政府强调技术与个人责任的治理模式,曾经守护全民健康的理想,正在现实的利益博弈与理念更迭中逐渐崩塌。

2025 年,特朗普政府打着 “美国优先” 旗号,接连签署 20 余项医疗卫生行政命令,一系列举措令人瞠目:退出世界卫生组织、冻结国家卫生研究院资金、任命反疫苗人士执掌卫生部门…… 更具标志性的是,今年 2 月成立的 “让美国再次健康” 委员会,将关注重点转向慢性病管理与营养不良,却对传染病防治这一公共卫生核心议题避而不谈。这种政策转向不仅忽视了社会结构与经济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更在无形中加剧了贫富差距与种族健康不平等,让美国公共卫生的社会使命面临历史性断裂。

回溯历史,19 世纪的纽约曾是美国公共卫生改革的先锋。当时,工业化与城市化带来的卫生难题,促使纽约以科学为依托、以社会改革为目标,开启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公共卫生制度革新。在瘴气致病论主导时期,改革者聚焦环境卫生治理,通过改善街道、住房与工厂环境预防疾病;随着细菌致病论兴起,公共卫生重心转向疫病防治,从肺结核防控到儿童保健,社会集体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

这场改革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升级,更深刻重塑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纽约市政府以公共卫生之名,将街道清洁、住房管理、工人健康等事务纳入管理范畴,借助科学理论突破个人利益至上的原则,实现对社会整体健康的控制。同时,进步运动中的人道主义、新个人主义等思想,推动改革者关注底层民众健康,协调个人自由与社会公益的矛盾,众多社会组织也成为改革的重要助力。

然而,纽约的公共卫生改革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结构性困局。贫富差距导致贫民窟成为卫生 “死角”,传染病频发;身份歧视与资源分配不均,使得少数族裔和贫困群体难以获得平等医疗服务;而以资本为中心的城市化进程,更让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滞后,加剧了健康不平等。这些问题,至今仍深刻影响着美国社会。

如今,特朗普政府的公共卫生政策,恰似历史困局的延续与恶化。过度依赖技术治理与强调个人责任的模式,看似高效,实则割裂了公共卫生与社会改革的深层联系。当公共卫生不再关注社会公平与弱势群体保护,当科学知识的权威被政治利益消解,美国公共卫生体系不仅难以应对传染病等传统威胁,更无法解决慢性病、营养不良等现代健康问题背后的社会根源。

从纽约百年前的改革先驱,到如今陷入迷途的 “健康计划”,美国公共卫生领域的历史断裂,不仅拷问着政府的治理能力,更警示着全球:公共卫生从来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唯有重拾社会改革的使命,平衡个人与集体、科学与政治的关系,才能真正守护全民健康。纽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