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 表格知识点:教资考试的关键拼图》

在当今数字化教育的浪潮中,信息技术能力已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素养之一。而在教师资格考试里,Excel 表格相关知识点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对考生能否顺利通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深入剖析 2016 年至 2017 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的考情,我们清晰地看到 Excel 表格处理部分在《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能力》考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部分内容主要聚焦于 Excel 常见函数、单元格地址的引用、公式和函数的复制移动、数据的筛选以及图表类型及其特点等核心考点。

以 Excel 常见函数为例,求和函数 “SUM (Number1,Number2……)” 能够精准计算所有参数数值的和,在处理学生成绩总和等数据时大显身手;平均值函数 “AVERAGE (Number1,Number2……)” 可轻松求出所有参数的算术平均值,方便教师统计班级平均成绩;计数函数 “COUNT (Number1,Number2……)” 则用于计算参数列表中的数字项的个数,比如统计参加考试的学生人数。最大值函数 “MAX (Number1,Number2……)” 和最小值函数 “MIN (Number1,Number2……)”,能快速找出一组数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对于分析成绩分布的极值情况意义重大。在实际考试中,就曾出现过这样的题目:某 Excel 文件中的部分数据如图所示,若复制 F3 单元格的内容,粘贴到 F6 单元格中,公式编辑栏内显示的内容是什么?这道题精准考查了考生对 Excel 公式相对引用的理解。公式中的相对单元格引用基于包含公式和单元格引用的单元格的相对位置,当执行复制操作时,若公式所在单元格位置改变,引用也随之改变。题干中 F3 单元格输入的是求和函数公式,且函数区间是相对引用,所以复制到 F6 后会变成 = SUM (C6:E6)。

单元格地址的引用也是常考要点,引用分为绝对引用、相对引用和混合引用。相对引用下,公式所在单元格位置改变,引用随之改变,如将单元格 B2 中的相对引用复制到单元格 B3,引用单元格地址会自动从 = A1 调整到 = A2;绝对引用中,单元格中的绝对单元格引用(例如\(F\)6)无论公式所在单元格位置如何变化,始终指向指定位置的单元格 F6,多行或多列复制公式时也不作调整;混合引用具有绝对列和相对行,或是绝对行和相对列,如绝对引用列采用\(A1、\)B1 等形式,绝对引用行采用 A\(1、B\)1 等形式,当公式所在单元格位置改变,相对引用改变而绝对引用不变,复制公式时相对引用自动调整,绝对引用不作调整。

数据筛选同样是考试的宠儿。从数据清单中筛选出指定数据并显示,不满足筛选条件的记录将被隐藏,取消筛选时全部记录又会显示出来。自动筛选时,每个字段下方会出现筛选按钮,点击可设置条件,多个字段筛选时,字段之间是 “且” 的关系。例如,若要显示班号为 “2” 的所有同学的成绩清单,最简便的操作就是使用自动筛选,在 “班号” 字段的筛选按钮处,只选择 “2” 即可。而当条件涉及多个字段,且存在 “且” 或者 “或” 的关系时,就需要用到高级筛选。如要只显示班号为 “2” 且成绩在 “276” 分以上所有同学的成绩清单,高级筛选便是最佳选择。

图表类型及其特点也是考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不同的图表类型有着独特的用途,柱形图常用于比较数据间的多少关系,能让数据的差异一目了然;折线图善于反映数据间的趋势关系,帮助教师分析数据的变化走向;饼图则主要表现数据间的比例分配关系,在展示各部分占总体的比例时效果显著。在考试中,会通过给出图表让考生判断图表类型的题目来考查这一知识点,如给出人才素质和岗位需求匹配的示意图,考生需准确判断出该图表类型为雷达图,因为雷达图用于显示数值相对于中心点的变化情况,与题目中的图表特征相符。

Excel 表格知识点在教师资格考试中占据着关键地位,对考生的知识储备和实践操作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考生们只有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并通过大量的练习加以巩固,才能在考试中脱颖而出,为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信息技术基础。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