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武汉,有一位 69 岁的退役老兵王佐洲,他的右胸和右腿上各有一道触目惊心的伤疤。这些伤疤,是岁月的烙印,更是一场惊心动魄生死营救的见证。46 年前,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残酷战场上,他身负重伤,命悬一线,是一位山东女护士从烈士遗体运送车上将他救下,给了他第二次生命。时光流转,这份跨越近半个世纪的恩情,始终在王佐洲心中激荡,如今,他怀揣着炽热的感恩,急切地踏上寻找恩人的征程。

1974 年,王佐洲从湖北省英山县应征入伍,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炮兵连,这支部队素有 “猛虎之师” 的美誉。1979 年,战争的号角吹响,王佐洲义无反顾地投身对越自卫反击战。据他回忆,大约在 1979 年 2 月 19 日,激烈的炮击战中,不幸突然降临,他身中两枪,一枪击中右胸部,一枪击中右腿部,瞬间失去意识,陷入半昏迷状态。
在那混乱且艰难的战场上,医疗资源极度匮乏,重伤员众多。迷迷糊糊中,王佐洲听到医生无奈地说了句 “没救了!” 夜幕降临,大约晚上七八点钟,他被当作牺牲战士,抬上了运送遗体的卡车。然而,命运的转折悄然发生,大约半小时后,一位身形高大的女护士在检查遗体时,凭借着专业的敏锐和医者仁心,发现王佐洲竟还有一丝微弱气息。她毫不犹豫地爬上车,将奄奄一息的王佐洲紧紧抱在怀里,迅速对他进行紧急救治处理。
那一晚,注定是王佐洲生命中最难忘的一夜。一路上,女护士深知王佐洲一旦昏迷便可能再也无法醒来,于是不停地跟他说话,鼓励他保持清醒;可又担心他说话过多消耗体力,内心满是纠结与担忧。夜间行车为防暴露目标不能开灯,卡车在崎岖的道路上颠簸行驶了 100 多公里,直到凌晨三四点钟,才抵达野战医院。女护士抱着王佐洲,艰难地走了 100 多米,将他送上手术台后,便又匆匆返回前线,此后再无音信。
王佐洲伤愈后,曾有过一段令人啼笑皆非又满含心酸的经历。他给家里写信报平安,可家中此前已经收到了他的烈士证明书,父亲怎么也不敢相信儿子还活着。这份 “死而复生” 的奇迹,更让王佐洲对那位山东女护士感恩戴德。
战争结束后,王佐洲回到老家成为一名教师,直至 2016 年退休。这些年,他常常对儿子王五讲述这段生死经历,寻找女护士的心愿从未停歇。然而,岁月悠悠,寻找之路困难重重,始终没有准确线索。
如今,王佐洲能回忆起的关于女护士的信息少之又少。她大概比自己大一两岁,如今算来七十多岁;是山东人,工作单位在 “师医院”;身高 1.68 米以上,圆脸,力气很大。由于当时大家互相称呼 “同志”,所以王佐洲至今都不知道她的名字。但即便线索如此模糊,王佐洲也从未放弃,他坚定地说:“如果找到了,我会带着儿女去感谢她。”
为了帮助王佐洲完成这一心愿,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与湖北日报携手,面向社会广泛征集线索。这场跨越时空的 “寻亲” 行动,不仅是王佐洲个人的执念,更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和一份深沉的军民情谊,相信在众人的努力下,这份跨越 46 年的恩情终能找到归宿,让感恩得以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