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启刚的“凡尔赛天花板”:一句“国家给机会”背后,藏着百年豪门的“低调统治术”​​

​当霍启刚在两会现场轻描淡写抛出“我爷爷总说,不是我们为国家做了什么,是国家给了我们机会”,这句话瞬间引爆舆论场。表面是谦逊的“凡尔赛文学”,实则是百年豪门霍家“润物细无声”的统治术——用“感恩叙事”包裹资本特权,用“谦卑姿态”掩盖权力密码。这场看似朴素的发言,堪称中国式“凡尔赛”的终极形态:越低调,越嚣张。

凡尔赛的最高境界:用“感恩”包装“特权”​

霍启刚的发言看似朴实,却暗含霍家三代人的权力逻辑:

  • 霍英东时代​:1950年代冒险向内地走私物资,1970年代投资内地基建,表面称“响应国家号召”,实则借政策红利完成原始积累;
  • 霍震霆时代​:借香港回归东风,拿下北京亚运场馆、上海浦东地块,用“爱国商人”标签规避资本原罪;
  • 霍启刚时代​:以“爱国青年”人设进军内地文体产业,却通过体育总局资源垄断赛事运营权。
    其发言的精妙之处在于​:将家族攫取的“政策红利”转化为“国家馈赠”,把资本积累美化为“时代机遇”。正如网友犀利评论:“霍家三代吃透了中国式感恩教育的精髓——你给我特权,我谢你恩情。”

舆论撕裂:有人喝彩“格局大”,有人嘲讽“影帝级双标”​

霍启刚的发言在舆论场撕开两极:

  • 挺霍派​:认为其展现了“民族企业家的胸襟”,香港商界大佬何超琼点赞“这才是真正的大局观”;
  • 倒霍派​:扒出霍家在香港囤地捂盘、内地会所涉贪旧闻,讽刺“感恩是给韭菜听的”;
  • 学界反思​: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指出:“这种发言本质是‘特权阶层的话语权游戏’——用道德叙事掩盖资本特权。”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霍家三代累计捐款超20亿港元,却从未公开其投资项目的真实利润率。某智库报告显示,霍氏在内地的地产项目平均利润率比行业均值高出23%。

百年豪门“统治术”:从买办到“新乡贤”的进化

霍家的生存哲学,堪称中国近现代资本家的活化石:

  • 殖民时期​:霍英东以“红色资本家”身份游走于英资与华资之间,靠走私贸易完成原始积累;
  • 回归初期​:借“爱国爱港”旗号,拿下港澳两地稀缺资源牌照,构建政商利益网络;
  • 新时代​:通过文体产业渗透内地,霍启刚任香港体育协会副会长,儿媳郭晶晶化身“爱国慈善大使”。
    这种“三段式进化”的本质​:始终与权力中心保持安全距离,用“软性依附”取代“直接对抗”,用“文化资本”置换“政治资本”。

社会病灶:当“凡尔赛”成为阶层通行证

霍启刚的发言之所以引发全民玩梗,折射出更深层的阶层焦虑:

  • 话语权垄断​:富豪阶层发明“凡尔赛话术”,将特权包装成“谦逊”,将资本积累美化为“奉献”;
  • 认知割裂​:普通民众将“霍家式感恩”误解为“家国情怀”,实则掩盖了资源分配的结构性不公;
  • 代际传递​:霍家第三代霍启山已进入家族核心,其清华毕业论文研究课题赫然是《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参与路径》。
    “这哪里是凡尔赛?分明是‘超限战’!”文化学者朱大可感叹,“当豪门用‘感恩叙事’编写社会共识,普通人连吐槽都成了政治不正确。”

凡尔赛的尽头是权力闭环
霍启刚的“凡尔赛天花板”,撕开了中国精英阶层的话语权密码——他们不再需要高调炫富,只需用“谦卑姿态”将特权转化为道德资本。当“国家给机会”成为财富代际传承的遮羞布,真正的社会公平便成了奢侈品。
这场发言的终极讽刺在于:霍家三代人用60年证明,最顶级的凡尔赛,从来不需要刻意表演——只要站在权力与资本的交汇处,沉默即是最好的炫耀。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