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OTA平台凭借机票代理业务年赚200亿,而三大航司合计亏损50亿的背景下,国家队的机票代理平台航旅纵横突然上线交易功能。这个迟到的”国家队选手”能否打破行业格局,终结OTA的暴利时代?

一、民航业的冰火两重天
2024年,中国民航业创下7.3亿人次飞行新纪录,但繁荣背后暗藏隐忧:
- 国东南三大航司合计亏损50亿元
- 海航亏损约10亿元
- 美国同期飞行人次超10亿,航班量达1600万架次
更扎心的是,在航司普遍亏损的情况下,某OTA平台凭借机票代理及周边业务斩获200亿营收,综合毛利比例接近代理费改革前的3%。这种”一家吃肉,全行业喝汤”的局面,终于引发了监管层的关注。
二、航旅纵横的”国家队使命”
在民航局部署”反内卷”工作的背景下,沉寂多年的航旅纵横突然上线交易功能,被业内视为国家队入场的重要信号。其使命可能包括:
- 平衡行业利益分配:将OTA的高额利润部分转化为航空运营资金
- 规范代理市场:遏制恶性竞争,建立更健康的行业生态
- 提升服务标准:以国家队身份推动服务升级
三、航旅纵横面临的四大挑战
挑战1:难以创造新价值
机票代理已是充分竞争的成熟市场,航旅纵横既无独家票源优势,也缺乏颠覆性创新,难以像当年12306那样重塑市场格局。
挑战2:服务能力存疑
机票代理业务对服务要求极高,涉及改退签、航变处理等复杂环节。航旅纵横作为”后进生”,能否提供媲美OTA的服务水平存疑。
挑战3:定位局限
若仅定位于”航空版高德打车”,做流量分发平台,则难以实现规模化盈利;若亲自下场卖票做客服,则面临巨大运营压力。
挑战4:数据商业化风险
作为掌握大量航班数据的准公共平台,过度商业化可能引发隐私保护等争议,需要谨慎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
四、航旅纵横的突围路径
- 差异化竞争:聚焦公务旅客、常旅客等细分市场,提供差异化服务
- 技术赋能:利用国家队优势,开发智能值机、航班预测等创新功能
- 合作共赢:与航司深度绑定,探索利润分成等新型合作模式
- 服务升级:建立专业客服团队,提升用户体验
五、行业展望:变革还是妥协?
航旅纵横的入场标志着民航代理市场进入新阶段:
- 短期看,难以撼动OTA的市场地位
- 中期看,可能推动行业服务标准提升
- 长期看,或将重塑市场格局
“国家队选手的加入,至少能让市场多一种选择。”业内专家表示,但能否真正改变行业生态,还需看其后续动作。
结语:
航旅纵横的”二次创业”既面临巨大挑战,也蕴含历史机遇。在民航业亟待转型的当下,这个国家队选手的表现值得期待。无论结果如何,其入场本身就已经为行业竞争注入了新的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