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重磅文件出炉:“人工智能+”行动引领中国新发展

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如浪潮般快速演进的当下,中国积极迎势而上,一场围绕“人工智能+”的重大布局正式拉开帷幕。8月26日,中国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正式公布,这一文件犹如一盏明灯,为中国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

《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实施6大重点行动,为“人工智能+”勾勒出清晰的发展蓝图。在“人工智能+”科学技术方面,加速科学发现进程,驱动技术研发模式创新和效能提升,还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聚焦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推进工业、农业、服务业的智能化转型;“人工智能+”消费提质致力于拓展服务消费新场景,培育产品消费新业态;“人工智能+”民生福祉关注创造智能工作方式、推行有效学习方式和打造品质生活;“人工智能+”治理能力着眼于开创社会治理人机共生新图景等;“人工智能+”全球合作推动普惠共享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

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这是信息技术革命的进一步延续和深化。清华大学讲席教授张亚勤认为,“互联网+”突出“连接”,而“人工智能+”在此基础上叠加认知能力,实现从“信息连接与扩散”向“知识运用与创造”的跃升。国家信息中心主任徐强指出,“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智能涌现”,能极大拓展提升人类认知边界等,中国深入实施该行动旨在推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革。

当前,中国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正当其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表示,中国完备的产业体系有利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扩散和模式创新,超大规模市场为“人工智能+”开辟广阔前景,能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创新积极性。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周伯文指出,中国多个行业有较好数字化基础,且年轻人才培养储备有优势,为“人工智能+”提供坚实基础。

《意见》分2027年、2030年、2035年三阶段系统推进“人工智能+”,围绕六个方面组织实施重点行动。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认为,这一部署明确了发展方向等,如“人工智能+”治理能力助力提升政务服务与城市治理水平,“人工智能+”消费提质引领数字消费新阶段,“人工智能+”民生福祉增强民众获得感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展望,该文件将推动中国相关优势向国家智能优势转化。

值得一提的是,国务院提出布局建设一批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将沉淀共性能力,降低应用创新门槛。应用中试基地作为共性能力平台,通过在重点领域布局,能汇聚行业资源,培养人才,推广应用成果等,发挥聚焦共性问题、打造共创平台、沉淀共性能力、培育共赢生态等四方面作用。这一系列举措无疑将加速中国“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开启智能新时代。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