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就有佛山造”,这句耳熟能详的口号,如今因一家五金企业的上市再添新注脚。7 月 30 日,悍高集团在深交所敲钟,成为 “中国功能五金第一股”,上市首日股价暴涨 418.47%,总市值飙升至 320 亿元,惊艳资本市场。而缔造这一传奇的,是一对佛山兄妹 —— 欧锦锋与欧锦丽,他们凭借对五金行业的深耕,将一家代加工小厂打造成年净利润超 5 亿的行业龙头,上演了一出 “草根逆袭” 的精彩戏码。

悍高集团的故事,始于 2004 年。彼时,从德国留学归来的欧锦锋,接过父辈制造业的 “接力棒”,在佛山顺德租下 1500 平方米厂房,创办 “凯高” 从事五金代加工,妹妹欧锦丽随后加入担任副总经理,兄妹俩开启了携手创业之路。恰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制造业红利期,依托珠三角完善的产业链和成本优势,凯高迅速打开国际市场,2006 年生产基地就扩大至 15000 平方米,规模较初创时翻了 10 倍。
但欧锦锋并未满足于代加工的 “安稳”。2007 年,他做出了一个改变企业命运的决定:砍掉数亿元代工订单,将公司更名为 “悍高集团”,全面转向自主品牌,专注厨房功能五金领域。这一战略转型,为悍高埋下了差异化竞争的种子。此后十余年,随着国内房地产行业发展,悍高与欧派家居、金牌橱柜等头部企业合作,不断拓展产品品类,从厨房五金延伸至全屋收纳场景,打造出数万种 SKU,并在 2014 年布局电商,入驻天猫、京东等平台,逐步构建起多元化销售网络。
在行业普遍承压的背景下,悍高的业绩表现堪称 “逆势黑马”。招股书显示,2022 年至 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从 16.20 亿元增长至 28.57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 32.78%;扣非净利润从 1.99 亿元飙升至 5.2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61.83%,2024 年净利润更是超过坚朗五金、浙江永强等同业企业。即便在 2025 年上半年,悍高仍保持增长态势,预计营收 13.87 亿 – 15.02 亿元,同比增长 17.04%-26.77%;净利润 2.34 亿 – 2.63 亿元,同比增长 18.64%-33.66%。
亮眼业绩的背后,是悍高 “线上 + 线下、经销 + 直销” 的全渠道布局。2024 年,线下经销渠道贡献 57.44% 的营收,覆盖全国 191 个地级市,且实行 “先款后货” 政策,保障现金流稳定;线下直销对接欧派等大客户,占比 8.33%;电商渠道凭借拉篮品类连续三年天猫、京东销量第一,贡献 11.15% 营收;自营云商平台则瞄准三四线城市中小客户,填补传统渠道空白,2024 年客单价近 5 万元,回购率超 67.6%,营收占比达 10.5%,规模与电商渠道持平。不过,云商渠道也因 “收货信息缺失订单占比从 5.83% 飙升至 76.31%” 引发 “幽灵订单” 质疑,悍高解释称主要因客户自提或委托物流提货所致。
除了国内市场,悍高还积极拓展海外业务,产品销往全球 110 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 年海外收入占比近 20%,未来计划进一步深耕中东、北美、东南亚市场。此次 IPO,悍高募集资金约 6.17 亿元,拟投入智慧家居五金自动化制造基地、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建设,旨在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向 “技术驱动型” 企业转型。
值得注意的是,悍高的上市并非个例。2025 年,在房地产行业调整、家居市场分化的背景下,亚联机械、太力科技、马可波罗等家装家居企业纷纷开启 IPO 进程,佛山另一家五金企业图特股份也在推进北交所上市。这些企业的资本化动作,折射出行业从 “地产依附型” 向 “技术驱动型” 转型的迫切需求,希望通过上市募资补足研发短板,争夺存量房改造和下沉市场机遇。
不过,悍高也面临挑战。家族化治理下,欧氏兄妹直接和间接控制公司 89.76% 的表决权,如何避免决策集中风险成为关键;上市后股价波动回落,截至 8 月 11 日总市值不足 200 亿元,较首日高点缩水近四成。对悍高而言,上市只是新起点,如何将募资转化为硬实力,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份额,避免 “上市即巅峰”,仍需时间检验。但不可否认的是,欧锦锋与欧锦丽兄妹,已用近 20 年的深耕,在五金这个传统行业书写了属于佛山制造的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