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Wi-Fi测心率、世界最大冰山将消,这些环球科学新发现太惊艳!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每天都有新的科学发现刷新我们的认知。2025年,一系列来自不同领域的科研成果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边界。从家用Wi-Fi信号能远程测心率,到世界最大冰山A23a可能数周内消失,再到冰雹日数增加、森林砍伐影响亚马孙气候以及电刺激调控巨噬细胞等,每一项发现都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和意义。

家用Wi-Fi信号:开启无穿戴心率监测新时代

测量心率通常依赖可穿戴设备,但如今,普通家用Wi-Fi信号展现出了测量心率的巨大潜力。在2025年IEEE智能系统与物联网分布式计算国际会议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带来了名为Pulse – Fi的创新技术。Wi-Fi信号作为电磁波,穿过物体时部分会被吸收,从而产生可检测的变化。科研团队利用低成本的Wi-Fi硬件和机器学习算法,成功实现了对心率的精确测量。该算法能够精准过滤环境中因移动引起的信号变化,敏锐捕捉到心跳引发的极其微弱的信号改变。在对118名参与者的试验中,在距离Wi – Fi发射器3米处,仅需5秒的信号处理,心跳测量精度就能达到每分钟半次心跳,达到了临床级精确度,且测量时间越长准确性越高,无论被测者姿势如何,测量结果都准确无误。目前虽使用低成本芯片和树莓派,但商业路由器中更昂贵的Wi – Fi硬件有望进一步提高准确性,研究人员还计划将此技术拓展至呼吸监测,助力睡眠呼吸暂停等状况的检测。这一技术一旦普及,将让人们告别繁琐的可穿戴设备,轻松实现心率监测。

世界最大冰山A23a:庞大身躯面临消逝危机

世界最大冰山A23a正经历着一场严峻的危机。它于1986年从南极大陆架分离,此后经历了搁浅与漂流的漫长过程。今年,受越来越温暖的海水和巨浪冲击,A23a正迅速崩解。法新社依据欧盟地球观测项目“哥白尼”拍摄的图像分析,其面积已不足原来一半,最近几周,大量碎块脱落,较小的碎块在海面散落,威胁船只航行。英国南极调查局物理海洋学家预计,这座冰山的解体过程将持续数周。A23a的消逝不仅是南极景观的巨大变化,更反映出全球气候变暖对冰川的深远影响,警示着我们必须重视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其他重要发现:多领域影响深远

除了上述两项,其他科研成果也意义非凡。研究表明中国自1850年以来冰雹日数增加,可能与人类活动驱动的气候变化有关,模型预测在最高排放气候场景下,到2072年冰雹日数可能较2017年增长107%。世界最大冰山A23a的迅速崩解,是气候变暖对冰川影响的直观体现。森林砍伐对亚马孙气候转变有关键作用,自1985年以来,亚马孙雨林旱季降雨减少的近75%可归因于森林砍伐,这强调了保护森林生态的重要性。用电刺激调控巨噬细胞的研究,则为创伤恢复提供了更安全、易于操作的新途径,有望在医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环球科学新发现,让我们看到了科技探索的无限可能,也提醒着我们关注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同时期待这些成果能在未来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多积极的改变。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