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 – 20S 亮相,成都航空航天产业硬核实力尽显

当歼 – 20S 等战机组成的歼击机梯队威武地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时,全世界的目光都被吸引。而在这精彩亮相的背后,成都这座城市的航空航天产业实力更是令人惊叹,其硬核程度堪称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

成都,作为我国战机研制的重镇,在全国航空航天产业版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去年末,工信部公布的 2024 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中,成德绵自凉航空航天集群成为第一个以 “航空航天” 入列的集群,而成都则是当之无愧的 “核心区”。2024 年,成都航空航天规上企业营收已突破 1500 亿元,近三年产业规模复合增长率接近 20%,集聚了航空航天企业 1500 余家,形成了从整机到发动机、大部件、航空电子、地面设备的完整产业链,产业综合竞争力稳居全国第一梯队。

如果说成都航空航天产业是一片繁茂的森林,那么青羊经开区就是这片森林的 “核心地带”。2024 年,青羊经开区以 748 亿元的航空产业营收,撑起了成都市二分之一、四川省三分之一的航空产业体量。这里的产业积淀深厚,发轫于 “三线建设” 时期,半个多世纪以来,航空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中航成飞就扎根于此,歼 – 20、歼 – 10 及 “枭龙”“翼龙” 系列等众多先进战机均出自其手。

科技是成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青羊经开区注重与 “链主” 企业共建产业生态,与配套企业共育创新集群。这里集聚了航空重点配套企业近 260 家、规上企业 193 家、高新技术企业 123 家、“专精特新” 企业 47 家,涵盖了机载设备、复合材料、工业软件等重点航空领域。随着国防领域第一家、也是航空领域唯一一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 国创中心的落地并投运,青羊经开区以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挑起了航空制造中心分中心的建设重担。此外,青羊经开区还在向 “空天一体化” 加速迈进,“青羊造” 昊龙货运航天飞机已完成方案设计,正全面开展工程研制。

在产业园区发展方面,青羊经开区也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服务比招商更重要” 是其秉持的理念,园区通过创新服务机制,提升服务质效,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例如,政商事服务中心创新 “中心接件 + 全程帮办” 机制,将企业变更的办理时间从法定的 6 个工作日缩短至 1 个工作日。同时,企业智慧大脑服务平台与政商事服务中心配合,实现了对企业服务全生命周期的精准感知、精准服务和精准培育。

不仅如此,成都还在不断优化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布局。今年以来,成都已举办 12 场航空航天领域专项活动,促成了高巨成都创新总部、伽利略商业卫星国际航站楼等 10 余个项目签约,发布 539 条城市机会清单场景信息,吸引了千余名行业人才与企业代表参与。此外,成都还印发了《成都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 年)》,为产业发展划定了清晰的 “路线图”。

歼 – 20S 的亮相,只是成都航空航天产业硬核实力的一个缩影。从产业规模到科技创新,从企业集聚到园区服务,成都都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未来,成都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向着打造全国领先、全球知名的航空航天产业高地不断迈进。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