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竞争日益白热化,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等传统强者依然夺目之时,广州黄埔却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悄然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成为全国生物医药领域的新焦点。

在国家卫健委下属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的年度权威榜单上,广州高新区犹如一匹黑马,凭借着 “无短板” 的卓越表现,在全国 206 个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中脱颖而出,综合竞争力排名跃居全国第五,成功跻身 “顶流” 行列。对比 2021 年的榜单,广州高新区更是在 Top10 园区中进步神速,综合竞争力跃升了 7 位,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叹。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黄埔区生物医药产业近年来的飞速发展。自 2017 年以来,黄埔区的生物医药企业主体数从 1000 家迅猛增长到 4800 家,增长了 3.8 倍;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从 40 家增加到 146 家,增长 2.7 倍;营收规模也从 650 亿元飙升至 2400 亿元,同样增长了 2.7 倍。一组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见证了黄埔区生物医药产业的 “狂飙” 之路。
黄埔区之所以能在生物医药赛道上一路领先,离不开其强大的创新能力。如今,黄埔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生物医药创新研发高地。截至 2025 年 8 月,黄埔区已培育生物医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 528 家、专精特新企业 382 家,上市企业达到 21 家,占全市的 75%。像康方生物、百济神州、恒瑞医药等行业龙头企业更是星光熠熠,它们的创新药收入占比均超 50%。其中,康方生物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双特异性抗体新药依沃西,在单药头对头试验中战胜了全球肿瘤 “药王” K 药,有望成为下一代肿瘤治疗的基石药物。而百济神州的替雷丽珠单抗注射液是获批适应症数量最多的 PD-1 抑制剂,麓鹏制药的洛布替尼则是全球唯一的第 4 代 BTK 抑制剂。据统计,黄埔区已经连续 5 年获批 1 类创新药上市,累计获批 12 个,占广东全省的 50%。
黄埔区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还得益于其优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医疗资源和顶尖的人才供应。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 “湾顶明珠”,黄埔区串连广深港澳科创走廊的 “C 位”,拥有庞大的市场潜力。同时,广州拥有 67 家三级医院,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其中 10 家医院进入全国百强,为医药企业的科研突破和临床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黄埔区成建制引进了钟南山、徐涛等院士团队,形成了战略科学家、临床医生、企业家 “三位一体” 的 “人才天团”,并设立了 64 个生物医药领域博士博士后工作站,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当然,政策的支持和优质的服务也是黄埔区吸引生物医药企业的重要因素。黄埔区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支持体系,从 “生物医药 10 条” 到 “生物医药 3.0” 政策,对创新药研发给予了高额资金支持。同时,黄埔区还在全省首创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 “白名单” 制度,构建了 “四级联动” 机制,为企业研发物品进口通关、产品审评等开通 “快速通道”,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办事效率。
从曾经的默默无闻到如今的全国顶流,黄埔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崛起,不仅是自身发展的巨大成功,更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转型之路的一个缩影。未来,随着 “创新 – 政策 – 人才 – 生态” 的深度融合,“黄埔军团” 必将在生物医药赛道上继续领跑,创造更多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