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99%老人儿童定位器是智商税?真相大揭秘

在日常生活中,老人和儿童走失是许多家庭挥之不去的担忧。2020年《中国走失人口白皮书》显示,全国每年走失人口高达100万,平均每天约有1370位老人走失。老人和小孩迷路后,往往讲不清自己的位置,也难以找到回家的路,这种普遍的焦虑催生了庞大的定位器市场。然而,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老人儿童定位器,真的都靠谱吗?有观点认为,市面上99%的老人儿童定位器可能都是智商税,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呢?

定位器技术大揭秘

目前市面上的定位器主要依赖几种技术的组合。首先是导航卫星定位,这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定位方式,中国的北斗、美国的GPS等导航卫星不断向地面广播精确时间,定位设备接收至少4颗卫星的信号后,通过计算信号到达时间的微小差异,就能反推出自己的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它的优点是覆盖范围广,是户外定位的基础,但缺点也很明显,信号“有点脆”,在民用领域精度最好只能到米级,进入高楼林立的城市,精度会进一步下降到10米开外,几乎无法在室内使用。

当卫星“看不见”我们时,基站与WLAN定位就成为了备用方案。服务商的数据库记录了无数基站和公共Wi-Fi路由器的地理位置,设备通过搜到这些信号,根据信号强弱估算离“灯塔”的远近,从而判断所在的大概区域。它的优点是能弥补卫星定位无法覆盖室内的短板,适用范围极广,但精度不高,在市区精度大概在5到15米,郊区误差可能扩大到几百米甚至上千米。

蓝牙设备网络也是实现室内高精度定位的常见选择。前提是安装好不断发出蓝牙信号的信标,像苹果的“查找”、华为的“星闪”等设备网络,利用手机成为移动的信标,当设备被标记为“丢失”后,持续发出加密蓝牙信号,路人设备路过捕捉并上传位置信息。它的优点是构建了庞大的寻物网络,但有效性取决于周围同品牌设备的密集程度,在人烟稀少地区效果大打折扣,精度也有限,只能缩小范围。

UWB精确定位是目前民用领域解决“最后五十米”难题的最优解。它发出的电磁波频段非常宽,但发射时间短,很难被监听,安全性高。凭借超高频率的脉冲信号和超宽频段,能实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还能指示明确方向。不过,它是短距离定位技术,无法独立完成远程追踪。

市面产品优缺点分析

智能手表/手环主要依靠导航卫星、基站和WLAN进行定位,方便佩戴且可双向通话,在家人走失初期,一通电话往往能解决大部分问题,但电量消耗快,一旦没电关机就失去位置信息。

防丢定位挂扣如苹果AirTag、三星SmartTag +等,利用蓝牙和同品牌设备组网追踪,不少型号搭载UWB技术,能解决“最后五十米”难题,实现厘米级精度查找,体积小巧,一块电池能用一年,但无法通话,只能单向追踪。

其他设备如定位鞋、定位书包等,虽然隐蔽,但存在不能水洗、充电或更换电池麻烦等问题,手机功能全,但对老人和孩子有局限性。

最保险的防丢策略

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款产品能同时具备UWB、卫星、基站、WLAN定位以及“一键通话”功能。因此,现阶段最保险的防丢办法是“双管齐下”。给家人佩戴有通话功能的智能手环或手表,发现联系不上时,通过其定位功能确定大致范围;同时在老人口袋、孩子书包夹层里藏一个支持UWB功能的定位Tag,当根据手环定位赶到附近却找不到人时,它能解决最后一百米难题。

消费者在选择老人儿童定位器时,不能盲目跟风,要了解各种定位器的技术原理和优缺点,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这样才能真正为家人的安全保驾护航。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