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云雾间,一场跨越百年的领土争端仍在持续发酵。当中国亮出从唐朝到清朝的行政管辖史料,印度却执着于一张不被国际承认的 “秘密协议”;一边是六世达赖出生地的文化印记,一边是强行移民百万的 “既成事实”。在藏南这片 9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博弈激烈碰撞,每一寸土地都成为中印双方据理力争的焦点。

翻开历史长卷,中国对藏南的主权归属拥有无可辩驳的证据。唐朝时期,藏南隶属吐蕃政权;元朝设立宣慰司,将其正式纳入行政版图;至清朝,驻藏大臣对包括藏南在内的整个西藏地区实施有效管辖。更具说服力的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出生于藏南达旺地区,当地民众与西藏其他区域同文同种、同信一教,文化血脉从未割裂。就连英国殖民时期的探险家也曾在记录中承认,藏南的门隅、珞隅、察隅三地,与西藏紧密相连。
然而,印度却将臭名昭著的 “麦克马洪线” 奉为圭臬。这条由英国殖民官麦克马洪在 1914 年背着中国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代表私下划定的边界线,企图将藏南 9 万平方公里土地划归英属印度。当时中国代表陈贻范拒绝签字,此后历届中国政府均不予承认,国际法院也明确表示秘密协议不具备法律效力。但印度自独立后,公然违背历史事实,1951 年派兵侵占达旺,1960 年更是将藏南全境纳入控制范围,上演了一出 “强占土地、伪造归属” 的闹剧。
矛盾在 1962 年全面爆发。印度误判形势,趁着中国刚结束抗美援朝、遭遇自然灾害之际,推行 “前进政策”,在边境非法建立 43 个据点。中国人民解放军果断反击,仅用一个月便击溃印军,收复藏南大部分地区。战后,中国出于后勤保障与和平谈判的考量,主动撤至 “麦克马洪线” 以北 20 公里,并归还缴获物资与俘虏。可惜,中国的善意被印度视作软弱,其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加速向藏南移民,并设立行政建制,妄图固化非法占领。
近年来,边境摩擦依旧不断。2017 年洞朗对峙,印度以 “安全威胁” 为由越界挑衅,最终狼狈撤军;2020 年加勒万河谷冲突中,印军违反协议发动偷袭,招致沉重打击,20 名士兵命丧当场。即便如此,印度仍屡屡以所谓 “阿鲁纳恰尔邦” 为借口制造事端,却无视联合国与全球 181 个国家对 “一个中国” 原则的坚定支持。
印度死咬藏南不放,背后有着多重考量:地缘政治上,藏南的战略位置关键,控制此地可对中国形成居高临下之势,并向周边地区渗透影响力;国内层面,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政府若在领土问题上让步,将面临巨大政治压力;而美国的支持更是助长了印度的嚣张气焰,2024 年美方公然承认藏南属印,妄图以此牵制中国。
反观中国,捍卫藏南主权的决心坚定不移。从持续推进的地名标准化工作,到边境哨所的稳固驻守,再到当地百姓手中的土地证,无一不在昭示着中国对这片土地的合法管辖。尽管中印已开展 30 多轮谈判,但印度在谈判桌上一边要求中国后撤,一边在边境增兵 2 万,暴露其毫无诚意的本质。
藏南争端,本质是殖民主义遗毒与大国博弈的产物。中国坚守历史正义与领土完整的底线,而印度追逐地缘利益与国内政治需求。这场跨越世纪的较量,唯有当印度摒弃殖民思维,尊重历史事实,才有可能迎来和平解决的曙光。但毋庸置疑的是,中国捍卫主权的决心永远不会动摇,藏南属于中国,这是不容置疑的历史定论与现实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