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些 “网红玩具” 正成为孩子身边的 “隐形杀手”

当孩子们满心欢喜地拆开玩具包装,以为收获的是快乐与陪伴,殊不知,有些玩具却暗藏危机,悄然成为伤害他们的 “隐形杀手”。杭州 7 岁女孩被水弹枪击中右眼致眼膜擦伤,武汉 9 岁女童因水晶泥入眼角膜受损…… 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揭开了儿童玩具市场令人担忧的乱象。

新华社记者走访多地文具店和学校周边发现,部分商家货架上,针筒、水弹枪、仿真刀具等 “三无” 玩具随处可见。那些色彩鲜艳的 “水晶泥”“假水” 玩具,散发着刺鼻气味,成分表却模糊不清;标注 “适用年龄 14 岁以上” 的金属 “蝴蝶刀”,也被轻易售卖给小学生。电商平台上,此类危险玩具更是销售火爆,一款显示 “已售 7000 +” 的 “针管糯米糍捏捏” 玩具,不仅下单就送针筒和针头,商家还宣称针头为医用针头。

在校园门口,放学的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分享着 “网红玩具”,“蝴蝶刀” 在手中肆意甩动,尖锐的针头不断扎向 “捏捏乐”。看着孩子们嬉闹的场景,家长和老师却满心担忧。一位南宁家长无奈表示,虽知道这些玩具危险,但孩子看到同学都在玩,只能默许;小学班主任也坦言,学校虽禁止学生带玩具入校,可放学后就成了监管盲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用于未成年人的玩具等产品,不得危害其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然而,面对玩具市场的乱象,监管却困难重重。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在儿童节前夕开展专项整治,但玩具更新换代快,国家强制性标准对新兴产品的针对性条款存在滞后性。以含有注射器的 “捏捏乐” 玩具为例,生产厂家为降低成本,使用的原料可能不符合标准,且这类 “三无玩具” 未经 3C 认证,存在化学和物理伤害风险。同时,其生产销售跨地区、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也给监管和打击带来挑战。

为守护孩子的安全,专家提出建议:家长选购玩具时,要严格遵循 “三查原则”,仔细检查产品标识、外观和气味;学校应加强玩具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识别风险的能力;市场监管部门则需双管齐下,既要严厉打击问题产品,又要引导行业开发安全、益智的玩具。只有家长、学校、监管部门形成合力,才能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安全防线,让他们远离这些 “甜蜜的陷阱”,拥有真正快乐的童年。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