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科学素质已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标尺。2025 年 9 月,我国迎来《科普法》修订后的首个“全国科普月”,主题聚焦于“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夯实科技强国基础”。这一举措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全社会激起层层涟漪,而回顾过往,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显著提升更是令人振奋不已。

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意味着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能力去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在过去十余年里,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实现了飞跃式增长,从 2010 年的 3.27%一路攀升至 2024 年的 15.37%,短短 15 年间近乎翻了五倍,这样的成绩堪称斐然。有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超过 10%时,就具备了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人力资源基础。我国在 2020 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首次突破 10%大关,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筑牢了坚实根基;而 2024 年达到 15.37%,更是提前一年完成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中期目标,这一系列的数据见证着我国在提升公民科学素质道路上的坚实步伐。
这不仅仅是冰冷数据的增长,科普形式也在十年间完成了华丽的蝶变。曾经,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是科普的主要阵地,而如今,短视频、直播和沉浸式体验等全新的数字场景让科普成为了新主流。打开手机,各种有趣的科普短视频能够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在短短几分钟内解释复杂的科学原理;直播平台上,科学家们亲自上阵,实时解答观众对于科学知识的疑问;沉浸式科普体验馆则让公众身临其境地感受科技的魅力,仿佛置身于未来世界。这些创新的科普形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科学知识以更加便捷、有趣的方式走进了千家万户。
首个全国科普月的到来,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已经取得显著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契机。在这个科普月里,各地将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无论是科技馆的专题展览,还是社区组织的科普讲座,亦或是学校开展的科普实践活动,都将为公众提供更多接触科学、了解科学的机会。当科普插上创新的翅膀,当科技融入生活日常,科学素质的提升将成为强国建设的强劲动力。
从 3.27%到 15.37%,是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生动写照。首个全国科普月,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参与到科普活动中,在探索中续写成长新篇,不断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夯实科技强国基础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