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身高发育一直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近日,在第二十四届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病学术会议上,河南省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主任医师陈永兴接受光明网记者采访时发出重要提醒:若孩子身高出现异常,极有可能是矮小症发出的危险信号,及时干预刻不容缓,这关系到孩子未来的健康成长。
陈永兴教授介绍,医学上对于矮小症有着明确的界定:矮小症是指孩子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相似生活环境正常孩子平均身高的第 3 百分位数以下。通俗来讲,假如将 100 个各方面条件相似的孩子按照身高排序,排在最后三名的孩子就可能面临矮小症的困扰。
然而,家长们需要注意的是,并非只有身高低于这一标准才需担忧。陈永兴教授特别强调了两种容易被忽视的情况:其一,若父母身高较高,具备良好的身高遗传基础,但孩子的身高却偏离了依据遗传因素预估的身高范围,这便是一个危险信号;其二,孩子当前身高虽未低于第三百分位,然而近几年的生长速率极为缓慢,每年仅增长 2 – 3 公分。这种情况下,若不及时加以干预,随着时间推移,几年后孩子极有可能发展为矮小症。一旦发现这些迹象,家长务必带孩子前往专业的生长发育专科门诊,进行全面细致的病因评估。
在治疗矮小症方面,需精准 “把脉”,依据不同病因实施对症治疗。对于由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心理压力大等生活因素,或是一些慢性疾病等可逆病因导致的矮小问题,通过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治愈慢性病,孩子的生长发育往往能够重回正轨。但若是生长激素缺乏、特纳综合征等不可逆病因所致,就必须进行针对性的专业治疗,例如补充生长激素等。
不少家长对生长激素治疗的安全性心存疑虑。对此,陈永兴教授表示,自 1985 年生长激素应用于临床以来,全球范围内使用者已接近 100 万。大量的临床实践数据表明,其不安全风险低于 3%,并且不会增加一型糖尿病和肿瘤的发病风险。不过,生长激素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循医嘱,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孩子的身高发育是一场不能输的 “马拉松”,矮小症若得不到及时发现与治疗,不仅可能影响孩子的生理健康,还可能对其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导致自卑、内向等心理问题。因此,陈永兴教授再次郑重提醒广大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身高变化,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带孩子检查评估,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牢根基,助力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自信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