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豆滞销困境加剧,特朗普喊话中国求订单遭冷遇

在国际贸易的舞台上,一场关于大豆的 “博弈” 正在上演。曾经风光无限的美国大豆,如今却陷入了滞销的尴尬境地,而这背后,是中美贸易关系的复杂演变。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一番喊话,更是让这一话题引发了广泛关注。

美国大豆向来是美国农业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中国市场也一直是其重要的销售目的地。然而,今年的情况却截然不同。据路透社消息,美国大豆原本 9 月迎来出口高峰,今年却可能颗粒无收,近千万吨、价值几十亿美元的大豆面临着堆在地窖里烂掉的风险。美国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 年 1-7 月,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较去年同期下滑 67%,创近十年同期最低纪录。曾经占据中国市场半壁江山的美国大豆,如今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出口寒冬。

这场危机的导火索,正是美方的关税政策。今年 4 月,美方以 “对等” 为名,对几乎所有贸易伙伴加征关税,税率普遍翻倍,对中国商品的税率甚至一度被推高至 200%。作为回应,中国调整了部分农产品进口安排,美国大豆成为受影响最明显的品类之一。面对美方的关税大棒,中国并未被动接招,而是用实际行动给出了回应。官方数据显示,仅今年 4 月上旬,中国就在一周内接卸了至少 40 艘运豆船,总重量超 240 万吨的巴西大豆被陆续运抵。如今,巴西已稳稳坐上中国大豆进口来源国的第一把交椅,就连阿根廷和乌拉圭等国也成功 “上车”。

在此背景下,特朗普迫于舆论压力,在媒体上直接喊话,要求中国必须加四倍订单。他声称中方目前 “对大豆供应紧张很焦虑”,呼吁中国把美国大豆订单至少翻四倍,并保证 “优先安排、快速发货”。然而,面对美方的喊话,中方至今未作任何回应,连一个标点符号都没给。

事实上,中国从巴西买的大豆,订单已经排到了 10 月以后。据巴西咨询机构 Safras & Mercado 统计,9 月份约 800 万吨、10 月份约 400 万吨的巴西大豆已被提前预定,其中大部分流向中国市场。这两个月近一半的需求量,已被提前锁定。对于中国来说,进口谁的大豆,从来不是听谁表态,而是由市场和稳定性说了算。美国大豆虽然品质不错,但美方反复调整关税,让这笔买卖的风险不断推高,国内采购方自然会选择更稳定可靠的合作伙伴。

此外,美国大豆价格也面临着下跌压力。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数据显示,大豆期货价格较年初下跌 18%,每蒲式耳价格跌至 8.2 美元。美国农业经济研究局测算,当前美国豆农每英亩种植成本约 520 美元,按当前价格计算,每英亩亏损可达 85 美元。美国大豆农户看着巴西的发货量,心里直发急,对官方的不满也日益加剧。

美国大豆陷入滞销困境,本质是市场规律对政治干预的反噬。若想重回中国市场,美国需摒弃贸易保护主义,以平等姿态开展对话,让大豆贸易回归市场本质。否则,特朗普的喊话只能是一厢情愿,美国大豆滞销的局面也难以得到改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