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亩地年赚 8 万!河南农民靠 “西瓜虫” 养殖,爬出一条致富 “金路子”

在河南汝州临汝镇郝寨村的一片林间,一个个整齐排列的养殖棚看似普通,却藏着 “生金” 的秘密。棚内,成千上万只灰褐色的小虫子正忙碌穿梭,它们正是中药材市场的 “香饽饽”—— 西瓜虫(学名 “鼠妇”)。谁能想到,这些不起眼的小虫子,竟让当地农民闫如正从普通农户摇身一变成为 “养殖达人”,靠着 3 亩地实现年入 8 万的致富梦,更带领周边乡亲踏上了增收的新征程。

6 年前,闫如正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守着几亩薄田过着平淡日子。一次偶然机会,他听闻西瓜虫在中药材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可观,心中那颗不甘平凡的种子瞬间被点燃。“别人能养,我为啥不能?” 带着这股闯劲,他一头扎进了西瓜虫养殖领域。然而,养殖之路远比想象中艰难。起初,闫如正对西瓜虫习性一无所知,野生西瓜虫繁殖率低、幼虫存活率低、生长周期长等难题,像一座座大山横亘在前。

他尝试用木板搭建养殖区,却在两三年后遭遇木板腐烂,蚂蚁趁机入侵,将辛苦培育的幼虫啃食殆尽;改用彩钢瓦,同样问题再次出现。面对接连失败,闫如正没有气馁,而是一头扎进研究中。经过两年日夜钻研,他终于找到了 “梦中情板”—— 玻璃钢阳光板,成功解决了养殖环境难题。饲料问题上,他也没少下功夫。无数次试验、记录、调整,最终摸索出玉米面、麸皮搭配微量元素的科学配方,既保证了西瓜虫营养需求,又显著提升了产量。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闫如正的养殖技术炉火纯青,不仅攻克了西瓜虫养殖的四大难关,还总结出一套高效管理方法。他的 3 亩养殖区里,西瓜虫长势喜人。每年 5 月到 10 月生长旺季,每个棚每月都能迎来丰收,一次采收 80 斤左右湿虫。这些湿虫晒干后,以每斤 25 元的价格销往河南禹州、安徽亳州等中药材市场,成了经销商眼中的抢手货。

更值得一提的是,闫如正的养殖模式绿色又环保。他巧妙利用林下空间,不占耕地,还将玉米秸秆铺在养殖区,既起到保温保湿作用,又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真正做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自己富起来的闫如正没有忘记乡亲。他注册抖音账号,化身 “网红养殖专家”,每天下午准时开启直播,分享养殖经验。从饲料配比到病虫害防治,从环境调控到采收技巧,他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直播间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养殖户带着疑问涌来,闫如正总是耐心解答。如今,他的抖音粉丝已超 5000 人,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农民在他的帮助下,开启了西瓜虫养殖致富之路。

闫如正用小小的西瓜虫,撬动了大市场,更探索出乡村振兴的新思路。在乡村发展的道路上,他的故事如同一盏明灯,告诉人们:无需惊天动地的大项目,只要敢于创新、善于钻研,从身边的小事物入手,就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致富新天地,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