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斌高调现身!融创化债834亿后能否逆风翻盘?​​

在地产江湖的风云变幻中,孙宏斌的一举一动总是备受瞩目。自2022年起,孙宏斌近乎隐身,引发了诸多猜测,甚至有人怀疑他会长期定居美国不再回国。然而,近期融创中国股东大会上,孙宏斌高调现身,神情自若地与股东打招呼,这一亮相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似乎也预示着融创目前的压力正逐渐减小,毕竟此前融创自爆雷后随时面临被清盘的风险。

化债834亿,融创“基本上岸”​

地产分析师王一然认为孙宏斌露面或许是因为负债处理得差不多了。孙宏斌在发言中也表示“融创已经度过了最危险的时候”。他通过“债转股”让融创解决了680亿元的负债,加上年初解决的154亿元国内债,今年至今融创已经累计减债834亿元。虽然没能保住融创总部大楼,但通过债转股,融创在5年内不会有兑付压力,基本实现“上岸”。不过,这也可能带来股权稀释甚至出局的风险。

孙宏斌现身后,融创股价一度迎来反弹,但整体来看年内依然下跌了29%,截至9月2日收盘,融创股价为1.58港元,低于发行价55%,相比高点跌幅达97%,最新市值为181.2亿港元,较高峰值市值蒸发了5120亿港元。孙宏斌的再度露面给了股东们信心,但如何打动资本市场,让融创股价回归正常,还需看他的下一步动作。

四年半巨亏,业绩困境待解

融创股价大跌的根源在于业绩持续下滑。自2021年至2024年,融创持续亏损,4年净亏损累计达995.6亿元,算上2025年上半年的净亏损128.1亿元,累计亏损达1124亿元,超过了融创自成立以来的所有净利润之和。2025年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融创营收199.9亿元,同比减少41.7%;归母净利润 -128.1亿元,亏损同比减少14.4%,但近四年中报净亏损呈收窄趋势。

融创主要营收构成中,物业销售上半年营收140亿元,占总营收的72%,但同比下滑50.1%。文旅板块和物业管理收入分别为21.7亿元、34.7亿元。融创解释业绩不佳是因房地产市场大幅收缩,房企债务问题导致购房者对期房信心不足,集团处于集中资源解决保交付和债务问题的阶段,制约了项目推售节奏。不过,融创期末总土储面积约1.24亿平方米,权益土储约8624万平方米,其中未售权益土储约6306万平方米,这是其扭转局面的“资本”。2025年上半年,融创在23个城市有新房销售,总计售出1.49万套,近三年多累计交付68.3万套,2025年下半年预计交付3.91万套房屋,将基本完成保交付工作。

激进扩张埋祸根,逆风翻盘有资本

孙宏斌当年强吃金科未果,为其后期爆雷埋下隐患,也暴露了融创“重规模轻管理”的问题。此后,孙宏斌四处并购,投资乐视、收购万达文旅项目和酒店等,但都未能取得理想收益。在地产周期下行之际,孙宏斌依然奉行高杠杆扩张战略,2021年融创斥资700亿拿地,成为“地王”,最终导致融创在2022年进入爆雷名单。

不过,融创债转股的风险主要取决于未来可持续的经营能力。从近期中报来看,虽未扭亏为盈,但亏损有所收窄。融创有“翻盘”的资本,其手中总土储约1.24亿方,未售土储目前市场价值约1.14万亿元,一二线城市占比约七成的土储价值不菲。融创服务与融创文旅是两大支柱产业,上半年两项产业收入超56亿元,占总营收的28.3%。融创文旅打造了4大业态,成为新的业绩发动机。

孙宏斌公开表示,融创将力争于2025年年底前完成境外债重组相关的所有法庭程序。虽然有息负债仍有2548.2亿元,但多次化险为夷的孙宏斌或许能让融创逆风翻盘。从他轻松的表情来看,对融创的未来充满乐观和信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