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家族纷争升级,宗馥莉 “娃小宗” 战略引关注

在商业版图的风云变幻中,娃哈哈这个国民品牌正深陷家族纷争的漩涡。随着创始人宗庆后的离世,一场围绕遗产与品牌的大战悄然打响,而宗馥莉推出的 “娃小宗” 战略,更是将这场纷争推向了新的高潮。

自宗庆后去世后,家族内部矛盾逐渐浮出水面。宗馥莉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宗继昌、宗婕莉、宗继盛在中国香港、杭州分别发起诉讼,追讨宗庆后生前承诺的 21 亿美元信托权益。这一诉讼不仅牵扯出复杂的家族关系,也让娃哈哈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面对家族纷争带来的不确定性,宗馥莉果断采取行动,计划从 2026 年新的销售年度起,启用全新品牌 “娃小宗”。这一决策源于 “娃哈哈” 商标使用的合规性问题。在现行股权架

构下,“哈哈” 商标的使用须获得娃哈哈集团全体股东的一致同意,否则任何一方均无权使用。而宗馥莉实际控制的宏胜系与娃哈哈集团并无直接股权关联,单独使用 “娃哈哈” 商标存在法律风险。

据了解,2025 年 5 月 21 日至 28 日,宏胜饮料集团注册了大量 “娃小宗” 商标,涉及医药、布料床单、餐饮住宿等多个行业,目前这些商标正处于 “等待实质审查” 阶段。此前,娃哈哈集团曾试图将 “娃哈哈” 系列商标转让给娃哈哈食品公司(宗馥莉在其中合计持股比例达到 62.47%),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完成。此次推出 “娃小宗”,宗馥莉无疑是在为自己的商业布局寻求新的突破。

然而,新建一个品牌并非易事。在饮料行业建立品牌认知度通常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长期市场培育。宗馥莉可能需要投入数十亿级别的资金,并经过 3 – 5 年的持续市场推广,才可能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一定认知度。而且,失去 “娃哈哈” 品牌背书,宗馥莉还将面临下沉市场渠道信任关系重建、新品推广消费者认知从零开始、终端动销缺乏品牌溢价支撑等挑战,经销商体系也可能流失相当一部分依赖娃哈哈品牌效应的传统渠道商。

除了品牌战略的调整,宗馥莉在娃哈哈的内部管理上也动作频频。她要求大量娃哈哈员工将劳动合同转签至宏胜旗下公司,拒绝转签的员工面临年终奖和干股分红的大幅削减。今年以来,娃哈哈已经关停 18 家工厂,其中不乏宗继昌、宗婕莉担任董事的公司。与此同时,娃哈哈集团官宣在多地布局 18 条高速水线,而这些项目公司不少都是 “宏胜系” 公司。此消彼长之间,宗馥莉向 “宏胜系” 战略转移的意图愈发明显。

尽管宗馥莉治下的娃哈哈在 2024 年业绩亮眼,预估营收达到 700 亿元区间,较上年猛增 200 亿元,涨幅约 40%,宗馥莉也凭借 810 亿元身家荣登 2024 年《胡润百富榜》女首富,但家族内部的纷争仍未平息。杭州和香港两地的遗产诉讼仍在继续,宗馥莉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娃小宗” 这一战略举措究竟是破局之道,还是充满风险的尝试,仍有待时间的检验。而娃哈哈这个承载了几代人记忆的品牌,也在这场家族纷争中,走向了一个充满未知的未来。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