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胶古方到 AI 数字基因库!看 “泉城非遗人” 杨铧的跨界破局之路

在济南市东阿镇这片阿胶文化的沃土上,一场传统技艺与前沿科技的奇妙碰撞正在悄然上演。今年 4 月,第二批 “泉城非遗人” 名单揭晓,福胶集团总裁、济南市非遗传承人杨铧榜上有名。5 月 26 日,记者走进中国福・健康产业谷,探寻这位兼具金融智慧与非遗匠心的跨界精英,如何用 AI 技术为千年阿胶技艺注入全新活力,解锁非遗传承的创新密码。

东阿镇,作为中国阿胶祖源地、国家认定的唯一 “中国阿胶之乡”,承载着深厚的阿胶文化底蕴。生于斯长于斯的杨铧,自幼便与阿胶结下不解之缘。对阿胶品质的执着追求,驱使这位拥有双硕士学位的 “技术派” 总裁,在传承之路上不断探索突破。“我们已构建起由 49 道工序、97 个控制点、3946 项管理标准组成的现代化质量和风险管控体系。” 杨铧的话语中满是自豪,而他带领团队打造的智能化项目入选省级重大科技创新示范工程,更是将非遗古法熬胶技艺转化为可永久保存的数字基因库,让传统工艺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走进阿胶技艺・AI 数字非遗观摩中心,一场跨越时空的技艺之旅徐徐展开。从化皮炼胶到擦胶灭菌,49 道工序环环相扣,古老的阿胶制作技艺在现代化设备的加持下,既保留了传统精髓,又彰显出科技魅力。1915 年,涂氏怀德堂(福胶集团前身)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斩获中医药类唯一金奖,这份荣耀激励着杨铧带领福牌阿胶不断前行。如今,福牌阿胶在 DNA 皮源单一检测技术基础上,全生产链实施 “分子级” 检测控制人工智能管理,其中太赫兹技术用于阿胶成分检测和质量评价更是开创国内先例,为中药品质把控提供了新方向。

杨铧不仅是科研创新的 “带头人”,更是非遗技艺产业化的践行者。他组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 8 大研发平台,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布局全滋补品类,构建起丰富多元的大滋补产品体验新生态。在他的带领下,福牌阿胶连续 15 年产销量全国第一,连续 10 年跻身中国制药工业百强等多个权威榜单,品牌价值在 2025 年达到 60.73 亿元,收获众多荣誉。同时,他以 “三生三地” 为核心,推进建设中国福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工业旅游、中国福健康产业谷等项目,将 “智慧 + 非遗” 深度融合,打造济南工业旅游标杆,推动非遗技艺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短短 2 小时的采访中,“创新”“责任” 成为杨铧口中的高频词。从金融领域跨界投身非遗传承,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传统非遗绝非只能停留在历史长河中,借助 AI 等现代科技,完全能够实现 “潮起来” 的华丽转身。怀揣着 “让中国福成为世界福” 的初心愿景,这位 “泉城非遗人” 正以科技为笔、以创新为墨,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书写着属于非遗传承人的精彩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