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春日鸟鸣曲:一首唤醒乡愁的自然交响诗

当城市的晨钟还未敲响,缙云山村的黎明已被鸟鸣悄然唤醒。乌鸫在乌桕树梢跳跃,布谷于山涧引吭高歌,麻雀的细碎欢语、老鹰的穿云唳鸣…… 这些灵动的音符交织成一曲春日交响,不仅奏响了山村的勃勃生机,更勾起无数人记忆深处的乡愁。作家项德林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下缙云春日里这场与鸟儿共舞的生活乐章,让我们得以窥见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独特韵味。

清晨,几只乌鸫如灵动的乐手,率先在阳台前的乌桕树上奏响晨曲。它们掠过枝叶,沙沙的伴奏声中,远近的鸟儿纷纷响应,毫不怯生地在树梢、房檐、阳台间穿梭鸣唱,将城市的喧嚣彻底淹没。孟浩然笔下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的诗意,在缙云的春日里鲜活重现。而真正唤醒山村劳作节奏的,是布谷鸟清亮的歌声。“豌豆半角,胡豆半角”,布谷鸟的鸣唱仿佛是农事的号角,奶奶闻声而起,敲开各家房门,叮嘱着犁田、薅草的农事,厨房里飘出腊肉混着新鲜豆香的馓馓干饭,农人们匆匆填饱肚子,便吆喝着老黄牛,扛起锄头,奔赴田间。

屋檐下的燕子则是春日里最温情的使者。它们 “啾啾啾” 的呢喃,像是久别重逢的老友在诉说思念。当孩子们端着饭碗坐在屋檐下,燕子就在不远处翻飞,时而悬停在红桔树巅,时而窜上屋脊瓦楞,又忽地飞回燕窝。人与鸟共享着同一方屋檐下的温暖,这一刻,自然与生活的界限悄然消融。

日上三竿,麻雀们才成群结队地登场。它们如顽童般叽叽喳喳,在地坝缝隙里寻觅谷粒,在瓦楞草丛中探寻食物,在菜地间穿梭觅食。奶奶常笑称放学归来的孩子们是 “闹山麻雀”,这份充满生活气息的比喻,将人与自然的相似与和谐展现得淋漓尽致。

晌午时分,老鹰的出现为这场交响增添了激昂的乐章。它们从南山俯冲而下,先是悄无声息地滑翔,临近地面时,一声 “嘶,唳 —— 咻” 的长鸣穿云破空,震撼人心。奶奶耳尖,闻声立刻操起响篙冲向菜地,驱赶觊觎小鸡的老鹰。响篙 “哗啦啦” 的声响,母鸡 “咯咯咯” 的惊叫声,与老鹰略带悲怆的唳鸣交织,构成了一场紧张刺激的护雏进行曲。

随着暮色渐浓,斑鸠低沉绵长的 “咕咕” 声,如炊烟般在山村上空飘散,召唤着归家的农人。当万家灯火渐次熄灭,啄木鸟 “笃笃笃” 的啄木声成为压轴曲目,清脆而有力的节奏,最终将山村带入静谧的梦乡。

在项德林的笔下,缙云春日的鸟鸣不再只是自然的声音,而是深深融入乡村生活的文化符号。它们是农事的时钟,是乡愁的寄托,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见证。这些或婉转、或激昂、或清脆的鸟鸣,跨越时空,唤醒了无数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让我们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中,得以聆听来自故土的自然交响诗,感受那份淳朴而温暖的生命韵律。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