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腿疼不想上学” 家长以为是借口,没想到竟是白血病早期警报!

“最初孩子总说腿痛,不想上学。我以为他是在找借口,没想到……” 一句带着哭腔的忏悔,道出无数家长最不愿面对的噩梦。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诊室,5 岁男孩明明的白血病诊断书,像一记重锤击碎了全家人的平静。当孩子的 “小把戏” 变成致命疾病的早期预警,这场生命与病魔的博弈,给所有家长敲响了警钟。

胡女士至今仍记得,那段日子里,明明总在深夜捂着腿喊疼。“我们都以为是生长痛,或者他不想上学编的理由。” 直到一次意外摔伤,孩子伤口血流不止,当地医院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数值均大幅低于正常水平。辗转来到浙大儿院后,明明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危)。

儿童白血病的发病原因至今仍是医学难题,遗传、环境等因素相互交织。浙大儿院血液科主任徐晓军教授指出,儿童白血病早期症状极易与普通病症混淆:不明原因的骨关节疼痛、反复发热、皮肤黏膜出血、面色苍白、淋巴结肿大…… 这些看似平常的表现,都可能是病魔发出的危险信号。明明以骨痛和伤口不愈为首发症状,正是典型案例。

确诊后的治疗之路同样充满荆棘。明明的病情本属中危组,治愈率较高,但腿部严重感染打乱了常规治疗节奏。徐晓军教授团队迅速制定个体化方案,创新性地将贝林妥单抗纳入治疗,既精准打击肿瘤细胞,又最大限度降低化疗毒性。感染科、检验科、放射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 “生命战队”,根据病情变化动态调整治疗策略。经过两年的艰难奋战,明明终于战胜病魔,重返校园。

值得庆幸的是,儿童白血病并非 “不治之症”。与成人白血病不同,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对化疗药物更为敏感。浙大儿院数据显示,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5 年总体生存率已达 94.6%,低危组治愈率更是高达 99.2%。随着免疫疗法等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患儿重获新生。

这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给所有家长上了深刻一课:孩子的每一次异常表现都不容忽视。当孩子反复诉说身体不适,切莫简单归因为 “偷懒” 或 “撒娇”。记住这些早期信号,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才能为孩子筑起健康防线。毕竟,在孩子的健康面前,任何一丝警惕都不算多余。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