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时间选不对,努力全白费!3 个 “危险时刻” 与 3 个 “黄金时段” 大公开

你是否曾在运动后感到疲惫不堪,甚至身体不适?明明坚持锻炼,却总不见效果?其实,运动的奥秘不仅在于方式与强度,时间的选择更是关键一环。研究表明,选错运动时间,不仅可能让锻炼效果大打折扣,还可能危害健康;而抓住正确时机,运动将成为提升身体素质的 “超级加速器” 。

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老年病科住院医师雷映红指出,运动虽能延缓衰老、增强心肺功能,但 3 个 “危险时间” 需格外注意。清晨 5 – 7 时,人体体温处于低谷,血液黏稠,空腹运动易引发低血糖,建议晨起后先补充水分、进食少量食物并充分热身再运动;中午 12 – 14 时,夏季骄阳似火,紫外线强烈,易中暑,冬季则寒风刺骨,关节易受刺激,此时更适合在室内进行太极、拉伸等舒缓运动;餐后半小时内,肠胃正全力消化食物,血液集中于胃部,此时运动易导致腹痛、消化不良,最好静坐 30 – 60 分钟,散步则需等待 1 小时后。

避开危险时段,更要把握 “黄金时间”。9 – 10 时,体温回升,关节灵活,肾上腺素分泌达到小高峰,适合快走、八段锦等中等强度运动;15 – 17 时,肌肉力量、柔韧性及反应速度均处于一天最佳状态,力量训练、广场舞等运动能充分发挥优势;18 – 19 时的黄昏运动,可调节生物钟、促进褪黑素分泌,瑜伽、散步等舒缓运动能为优质睡眠奠定基础。

对于无暇运动的人群,也有简易锻炼方式。中日友好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陈星佐推荐,快走能增强心肺功能、改善情绪、预防骨质疏松;靠墙静蹲不受场地限制,可降压护膝;家务劳动作为 “零食” 运动,通过揉面、拖地等碎片化活动,也能达到锻炼效果。

不同慢病人群,运动方式各有侧重。高血压患者适合靠墙静蹲、平板支撑等 “等长运动”;高血脂患者应选择快步走、游泳等中低强度有氧运动;骨关节病患者以轻重量训练搭配耐力运动为宜;糖尿病患者餐后进行中低强度有氧与力量练习,控糖效果更佳;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可通过吹气球锻炼呼吸肌;肌少症人群需抗阻与有氧运动相结合。

运动时间的选择,是一门关乎健康的大学问。避开危险时间,把握黄金时段,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运动方式,才能让每一次锻炼都成为健康投资。从现在开始,调整运动时间,开启高效锻炼之旅,收获更健康的体魄吧!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