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产动画的版图上,《哪吒 2》宛如一颗璀璨巨星,春节档上映后一路 “狂飙”,以 154 亿票房傲然跻身世界影史票房前五,为国产动画注入一剂强心针,让无数观众对行业前景满怀憧憬。然而,当期待的目光聚焦六一档新片《时间之子》时,这部承载厚望的作品,却在点映后陷入了一场口碑的漩涡,使刚因《哪吒 2》挺直腰杆的国产动画,再度面临审视的目光。

《时间之子》由《风语咒》《画江湖》系列的编剧于奥、周铁男携手打造,黄渤、贾冰、周深等一众一线明星为其配音,可谓阵容强大。影片不走寻常路,没有依托大众熟知的神话 IP,而是原创了一个发生在虚构 “大都会” 的故事,背景设定借鉴了 30 年代旧上海风貌,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叙事上,导演巧妙运用 “错位” 时间线,冷面杀手十七与时轮的惊险旅程,失忆少女千晓为梦想奔赴大都会的冒险,两条线索交织,悬念丛生。随着剧情推进,观众才惊觉,两人跨越 50 年的情感羁绊,早已在命运的齿轮中悄然转动。这种对时间流逝、爱情永恒的深度探讨,在国产动画中实属难得。角色设计贴合大众审美,动作设计别出心裁,场景更是美轮美奂,从旧上海街景到如梦似幻的闯关楼,每一帧都饱含创作者的心血。
不过,《时间之子》并非完美无缺。影片核心道具 “时光之轮” 的设定,明显借鉴经典却又交代模糊,主角误打误撞触发功能,反派直至结尾都未能正常使用,让这个关键元素沦为谜团,暴露了编剧前期构思的不足。全明星配音阵容也未能挽救影片台词的平淡,演员们的喜剧天赋被浪费,使得全片虽热闹却空洞,缺乏令人回味的内核。此外,影片主题定位模糊,既想吸引成年观众探讨深刻话题,又因简单故事与卡通化表现难以让成年群体买账,受众定位偏差或成票房阻碍。
尽管存在缺陷,但《时间之子》勇于脱离神话 IP 舒适区的原创精神值得称赞。在当下国产动画多依赖经典改编的大环境下,它为行业发展开辟了新方向。只是对比近乎完美的《哪吒 2》,这些缺点被进一步放大。《时间之子》最终票房成绩虽难以预测,但它无疑给国产动画敲响警钟:创新固然重要,打磨剧本、明确受众、提升内容质量更是重中之重。国产动画要想在世界舞台持续闪耀,需在保持特色的同时,补齐短板,创作出更多让观众满意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