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 “麻辣” 开腔:别拿时代当借口,年轻人先想明白你要表达什么!

当《The Sun Also Rises》的激昂旋律在剧场炸响,黑暗中一道沉稳又极具穿透力的声音划破寂静:“大家好啊!” 仿若张麻子从银幕穿越到现实,2025 理想国读者日的《让子弹飞》映后现场瞬间被点燃。座无虚席的剧场里,姜文不仅官宣新片《英雄出少年》7 月 15 日上映,更以一场金句频出、辛辣犀利的对谈,为电影圈的诸多争议话题,乃至年轻人的创作困惑,泼洒出一剂酣畅淋漓的 “姜式猛料” 。

在这场备受瞩目的映后交流中,姜文依旧延续着不按常理出牌的风格。开场便 “改写剧本”,拒绝预设问题,鼓励嘉宾与观众自由发问,面对不合逻辑的提问,他也毫不留情地调侃。从对作品褒贬不一的评价,到电影中的政治隐喻解读,再到电影行业的人才培养,姜文以一贯的直率与幽默,回应着影迷们最关切的话题。

谈及自己电影所引发的各种解读与争议,姜文显得豁达又洒脱。他坦言自己拍电影全凭喜好,难免 “交浅言深”,导致观众理解不一。如今他不再执着于影评,因为深知 “作品离开作者,就不属于你了”。他以鲁迅为例,幽默地指出即便专家也未必能完全理解作者本意,强调误读是艺术的常态,“我们就生活在误读当中,但这不妨碍欣赏与创作”。面对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擎关于电影政治隐喻的追问,姜文巧妙回应,将其比作环境赋予的 “味道”,虽未直接揭晓谜底,却引人深思。

而当话题聚焦到年轻人的电影创作与行业生态时,姜文的观点更是 “辣味十足”。他直言 “导演不是学生,没法学”,建议想成为优秀导演的年轻人,不妨从编剧或演员做起。对于如今剧组代际沟通减少的现象,他不以为意,认为不必迷信 “老师”,前人经验也未必适用于当下。在被问及 “乌卡时代” 年轻人应有的创作态度时,姜文一句 “不要老强调自己时代的特殊性 —— 你一点都不特殊”,振聋发聩。他以父亲在抗美援朝战场的经历为例,强调年轻人应 “抓大放小”,先明确自己想要表达什么,而非纠结于时代的差异 。

姜文还向年轻人抛出了 “你只关心你能改变的。不能改变的,关心了也没有用” 这一深刻观点,既像是对电影创作的感悟,更像是对人生态度的提炼。这场持续到分秒不差的映后谈,在激昂的配乐中戛然而止,留给观众的,是姜文独特的思想魅力,以及对电影创作、行业发展的深度思考。有人惊叹于他的率真,有人开始反思风格与做派的区别,但不可否认的是,姜文的每一次发声,都如同他的电影一般,总能在电影圈乃至社会各界,激起千层浪。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