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开空调能减肥防癌?浙大一院专家揭穿真相,这 3 个误区要避开

“秋老虎” 肆虐的日子里,35℃+ 的高温让街头变成 “蒸笼”,推开空调房的瞬间,清凉仿佛成了 “续命符”。但妈妈们的念叨总在耳边:“空调吹多了会得空调病”“小心着凉感冒”…… 更让人意外的是,最近有说法称 “开空调能减肥防癌”,这是真的吗?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专家近日给出 “空调健康说明书”,既澄清了传言,也教大家如何让空调成为 “健康盟友”。

一、开空调能减肥防癌?真相没那么简单

“开空调能减肥防癌” 的说法,源于一项发表在《Nature》的研究:低温环境能激活体内的棕色脂肪组织(BAT),这种脂肪会主动燃烧能量产热,还能和癌细胞 “抢资源”,从而抑制肿瘤进展。但浙大一院专家强调,这并不意味着 “开空调就能减肥防癌”。

研究中的 “低温环境” 是指适宜的凉爽状态,而非让空调温度过低;且棕色脂肪的激活需要长期适度低温刺激,单纯靠开空调无法达到 “减肥” 效果。至于 “防癌”,研究仅表明低温对抑制肿瘤进展有积极意义,并未直接证明空调能防癌。不过专家肯定了空调的健康价值:持续高温会加速人体代谢、加重心脏负荷,可能诱发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甚至引发中暑、热射病。此时开空调能让人体代谢平稳,是对抗极端高温的 “刚需设备”,这才是空调的核心健康作用。

二、别让空调变 “健康刺客”,这 3 个误区最危险

虽然空调能帮我们对抗高温,但用错了反而会引发 “空调病”—— 鼻塞、头痛、皮肤干痒,甚至诱发过敏、哮喘。浙大一院变态反应(过敏)科主任高亚东教授指出,3 个常见误区最容易让空调变成 “健康刺客”:

误区一:空调滤网常年不洗,成了 “过敏原仓库”

空调滤网若长期不清理,会积累大量尘螨,其排泄物、蜕皮都是强过敏原,随气流飘散后,会刺激鼻黏膜引发过敏性鼻炎、哮喘,还可能诱发荨麻疹。冷凝水托盘积水还会滋生霉菌(如黑曲霉、青霉菌),孢子被吸入后可能诱发哮喘急性发作,甚至增加军团菌感染风险,引发肺炎。

误区二:温度开太低,室内外温差悬殊

很多人喜欢把空调温度调到 20℃以下,追求 “瞬间降温”,却不知室内外温差过大(超过 7℃),会让鼻腔、呼吸道突然受冷空气刺激,引发鼻塞、流涕;还会导致血管收缩,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不利,甚至可能诱发感冒。

误区三:长期关窗开空调,空气干燥不流通

长时间密闭房间开空调,会让室内湿度降到 40% 以下,鼻黏膜、呼吸道黏膜水分快速流失,上皮细胞出现 “间隙”,像盾牌破了洞,过敏原和病毒能轻易入侵。同时,空气不流通会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让人头晕、乏力,降低免疫力。

三、健康用空调的 4 个 “黄金法则”,浙大一院专家手把手教

想让空调成为 “健康盟友”,浙大一院专家给出 4 个实用建议,帮你避开风险:

法则一:定期给空调 “洗澡”,切断过敏原

每周用清水冲洗空调滤网,避免霉斑和细菌滋生;每 2-3 个月检查冷凝水托盘,清理积水,防止霉菌繁殖。若出现 “进入空调房就打喷嚏、离开后缓解”“室内有霉味” 等信号,说明该给空调 “体检” 了。

法则二:设定 “人体友好型” 温度湿度

温度建议设为 26-28℃,与室外温差不超过 7℃,避免冷热刺激;湿度控制在 45-55%,太干可放一盆水或用加湿器,每天开窗通风 2-3 次,每次 30 分钟,保持空气新鲜。

法则三:调整气流,避免直吹

空调出风口别直吹面部、颈部和关节,可把导风板调至向上或侧面,让冷空气自然下沉,减少对身体的直接刺激 —— 尤其对老人、小孩和慢性病患者,直吹容易引发关节痛、感冒。

法则四:特殊人群 “量身定制” 防护

  • 小朋友:体温调节中枢未发育完善,温度比成人高 1-2℃,婴儿床周围放薄毛毯,避免四肢暴露;
  • 老年人:穿棉质长袖长裤,保护膝关节和腰背部,防止受凉;
  • 过敏体质者: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保持黏膜湿润,定期清洁空调;
  • 慢性病患者:哮喘患者避开直吹,糖尿病患者穿透气棉袜,防止足部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

新闻总结

“开空调能减肥防癌” 是对研究的误读,低温虽能激活棕色脂肪、对抑制肿瘤有积极意义,但空调的核心作用是对抗高温、维持代谢平稳。若用错空调(如滤网不洗、温度太低、空气不流通),会引发过敏、哮喘等 “空调病”。健康用空调需遵循 4 大法则:定期清洁、设定 26-28℃、避免直吹、特殊人群重点防护。出现鼻塞、霉味等信号时,要及时给空调 “体检”,必要时就医,让空调真正成为 “健康盟友”。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