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中,锂电行业的起伏一直牵动着投资者与从业者的心弦。过去一段时间,碳酸锂价格的大幅波动,让整个行业仿佛置身于风暴的中心。如今,随着行业产能加速出清,供需格局正在悄然发生扭转,而天齐锂业上半年成功扭亏为盈的消息,宛如寒冬后的第一缕曙光,为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今年上半年,碳酸锂市场可谓 “跌宕起伏”。受供需错配的影响,其价格在 6 万元 / 吨至 8 万元 / 吨的区间内震荡运行。然而,在 6 月底价格短暂下破 6 万元 / 吨后,供应端扰动频发,竟推动价格大幅上行,截至目前,碳酸锂主力合约最高价达 90100 元 / 吨,较最低点涨幅达 54%。这一戏剧性的价格走势,深刻反映了锂电行业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态势。从已发布财报的锂业上市公司来看,业绩分化明显。藏格矿业利润增长,天齐锂业成功扭亏为盈,而盛新锂能亏损扩大,中矿资源盈利下滑。这一系列表现背后,是企业在锂价周期波动下,成本控制与资源整合能力的大比拼。
作为锂矿龙头的天齐锂业,在这场行业变革中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据其最新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8.33 亿元,归母净利润 8441.06 万元,同比成功扭亏为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8.20 亿元。天齐锂业深耕锂行业已超 30 年,通过战略性布局中国、澳大利亚和智利的锂产业链,产品畅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产品涵盖锂精矿与锂化工产品。对于业绩增长,天齐锂业表示,尽管上半年锂产品销售价格下降,但控股子公司文菲尔德锂矿定价周期缩短,全资子公司泰利森化学级锂精矿定价机制与锂化工产品销售定价机制此前存在的时间周期错配影响已大幅减弱。
泰利森拥有的澳洲格林布什锂辉石矿,堪称全球锂矿界的 “巨擘”,其 2025 年预计成为全球产量最大的大型锂辉石矿项目。该矿共有四个在产和一个在建的锂精矿生产厂,目前锂精矿产能合计约 162 万吨 / 年,正在推进的化学级三号工厂预计于 2025 年 12 月产出第一批锂精矿产品,投产后总产能将达约 214 万吨 / 年。据 Project Blue 2025 年第二季度数据,格林布什锂辉石矿项目中的化学级工厂在全球硬岩锂矿项目中现金生产成本处于较低水平。与此同时,天齐锂业的财务状况也十分稳健,截至上半年,资产负债率为 31.44%。在海外工程扩产提效的同时,随着国内新购锂精矿陆续入库及库存锂精矿的逐步消化,各锂化工产品生产基地生产成本中耗用的化学级锂精矿成本基本贴近最新采购价格。目前,天齐锂业在国内外共建有五个锂产品生产基地,分别位于四川射洪、四川安居、江苏张家港、重庆铜梁和西澳奎纳纳。今年 7 月 30 日,江苏张家港年产 3 万吨氢氧化锂项目(可柔性调剂生产碳酸锂产品)已竣工,并进入联动试车阶段,公司还在推进重庆年产 1,000 吨金属锂及配套原料项目建设等工作。平安证券研报指出,天齐锂业资源禀赋优越,矿冶两端均有新增项目将投产,未来量增趋势明确,随着锂价触底反弹,业绩回暖态势明显。
相较于上半年的艰难处境,下半年锂电行业的前景似乎更加光明。7 月,工信部发布《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有色金属行业被列为治理低价无序竞争的重点领域,要求淘汰落后产能、规范资源开发。8 月 12 日,中国有色金属协会锂业分会发布倡议书,呼吁上下游加强协同,抵制无序竞争,加大研发投入。一系列政策 “组合拳” 出击,直指行业痛点,加速落后产能退出市场。平安证券分析认为,7 月以来,宏观政策释放积极信号,下游需求强劲,叠加部分地区供应扰动,锂价已明显反弹,未来有望稳中有升。需求端方面,“金九” 旺季预期与终端结构韧性为需求奠定基础。传统旺季背景下,下游锂电材料企业排产预计环比增幅超 5%,市场预期补库需求将推动锂盐现货采购。作为全球电气化战略的核心,锂在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领域需求增长强劲。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5 年 1 – 7 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产量为 831.1GWh,同比增长 57.5%,且 9 – 10 月有望迎来需求旺季。随着锂盐企业利润逐渐兑现,企业开工率提升,将加速锂矿去库,进一步推升锂盐价格中枢。
锂电行业正站在变革的十字路口,产能出清为行业发展扫除障碍,天齐锂业等企业的积极表现为行业注入信心。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行业供需格局有望持续优化,迎来更加稳健的发展阶段。而那些能够把握机遇,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企业,必将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引领锂电行业迈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