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传统认知里,蜘蛛往往是织网捕虫的小角色,而鱼则是水中自由游动、以小生物为食的存在。然而,2025年8月31日,浙江一位男子的夜钓经历,彻底颠覆了这种常规认知,一场“倒反天罡”的蜘蛛抓鱼奇遇,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这位IP地址为浙江的博主“@看你王哪里跑”在自家附近山上的溪流夜钓时,意外拍摄到了一只蜘蛛抓鱼的神奇画面。视频中,一只步足粗长且多刺的蜘蛛伫立在溪流里的大石头上,它的步足配色如同银环蛇,一节白一节深褐色,身体呈深褐色,头胸部两侧有黄白色纵行条纹,背面还有不规则的浅色斑块。令人惊讶的是,这只蜘蛛竟然咬着一条体长与它相当,但重量明显远超自己的鱼!这一画面让众多网友直呼“倒反天罡”,毕竟在大家的印象中,通常是鱼吃小虫子,而不是蜘蛛抓鱼。
不过,认出蜘蛛物种的网友就显得淡定许多。经过仔细辨认,这只蜘蛛很可能是盗蛛科狡蛛属的物种,但并非赤条绞蛛,有可能是掠狡蛛。赤条绞蛛身上有两条明显的白色纹路,从头胸部直接延伸到腹部,腹部背面还有明显的白点对齐排列,步足几乎都是黄褐色的,与视频中的蜘蛛特征明显不同。而掠狡蛛的步足配色和身上的斑驳样式与之较为相似。这两种狡蛛在浙江均有分布,且它们大多是半水栖的,仅有2个亚种是纯陆生的。
狡蛛之所以能在水上活动并抓鱼,得益于它们步足上覆盖着密集的、防水的刚毛,这些刚毛形成一层气垫,让它们难以被水浸湿,能充分利用水的表面张力。同时,细长的步足能将体重分散到极大面积上,使单位面积施加在水面上的压力小于表面张力所能承受的极限,从而可以站在水上,甚至在水面快速移动。它们不仅能在水面狩猎,还拥有超强的潜水能力,能主动潜入水中,凭借步足上的刚毛感知浅水的波纹,提前发现靠近的鱼类,用锐利的螯肢死死插入鱼体,控制鱼来到水面使其窒息死亡,也能直接进入水中追捕鱼类。较大的狡蛛个体算上步足能有14厘米左右的长度,鱼对于一些较大的狡蛛物种来说,基本上算是主食。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另一种以“捕食鸟类”而闻名的蜘蛛——捕鸟蛛。有网友在看到蜘蛛抓鱼的新闻后调侃“抓鸟的都有”。捕鸟蛛因德国自然主义女学者玛丽亚·西比拉·梅里安在南美洲苏里南发现其正在享用小型鸟类而得名。捕鸟蛛是地球上体型最大的蜘蛛类群,其中最大的物种格莱斯捕鸟蛛展肢可达38厘米,体重最高可达230克,巨大的体型和长达2厘米的毒牙使它们能狩猎小型脊椎动物,除了大型昆虫、其他节肢动物外,也会吃小型啮齿动物、蛇、蛙或蜥蜴。但实际上,捕鸟蛛猎食鸟类是非常罕见的猎食行为,鸟类栖息在树上且会飞行,陆生的捕鸟蛛很难有机会下手,所以“捕鸟蛛”这个名号更多是彰显其顶级捕食者地位的形象化称号,并非对其常规食性的准确描述。
浙江男子夜钓遇到的蜘蛛抓鱼事件,让我们看到了自然界中那些超出常规认知的一面。这些奇妙的生物行为提醒着我们,大自然充满了无限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