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身体上,那些或大或小、或深或浅的痣,就像一个个独特的“小印记”,大多数时候它们安分守己,默默地存在着。然而,有一些痣却可能暗藏玄机,它们是黑色素瘤的伪装,而黑色素瘤作为“癌王”,正悄然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别怕,让我们一起成为“痣”慧侦探,揪出这些需要高度警惕的“问题痣”。

认识“癌王”黑色素瘤
痣是皮肤内黑素细胞聚集增生的产物,形态各异,有的平滑,有的呈半球状、乳头状,有的还带有毛发,颜色也多种多样,如黑色、蓝黑色、棕褐色等。大多数痣不会带来麻烦,但在特殊条件下,它有可能恶变成黑色素瘤。黑色素瘤是由黑色素细胞恶变而来的肿瘤,可发生于皮肤、黏膜、眼睛葡萄膜、软脑膜、指甲下、头皮、生殖器等部位。黑色素细胞能产生黑色素,对皮肤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减少阳光对皮肤的损伤。而黑色素瘤易转移,恶化速度快,通常发现时已是晚期。不过,早期发现(原位癌或I期)的黑色素瘤,通过规范手术治疗,治愈率非常高,接近100%,所以早发现至关重要。
识别5种危险黑痣:牢记ABCDE法则
不是所有痣都有问题,但具有以下5种特征的黑痣,恶性可能性高,需要高度警惕,牢记“ABCDE”法则。
A(Asymmetry)不对称黑痣:正常痣一般上下左右对称,而危险的黑痣形状不规则,两边有明显区别,比如一侧是圆形,另一侧是椭圆形,或者一侧颜色深,另一侧颜色浅。
B(Border)边界模糊黑痣:正常痣边界清晰、整齐,危险的黑痣边界模糊不清,呈锯齿状或地图状,有明显的不规则,锯齿状边界可能是痣细胞在皮肤内异常增生导致的。
C(Color)颜色不均黑痣:正常痣颜色均匀一致,多为单一的黑色或棕色,危险的黑痣颜色混杂不一,可能同时出现黑色、棕色、红色等多种颜色,这可能是由于痣细胞内黑色素含量不均或痣细胞发生变性所致。
D(Diameter)直径过大黑痣:直径大于6mm的痣需警惕,因为较大的痣发生恶变的概率相对较高,但并非所有大于6mm的痣都是恶性的,应定期观察其变化。
E(Evolution)变化黑痣:痣的大小、颜色、形态等突然发生变化,如短期内迅速增大、颜色加深或变浅、表面出现溃疡等,都可能是恶变的迹象,提示其内部细胞可能发生了异常增生或变性。
警惕1种危险红痣:蜘蛛痣
红痣中,常见的樱桃样血管瘤,又叫“老年性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血管性增生疾病,表面凸起于皮肤,软软的、红红的,没有不适感,用手按压会褪色,松开手后又恢复原样,一般不影响健康,不传染,也不会恶变,通常不需要治疗。但“蜘蛛痣”需要特别警惕,它是由于血液中雌激素浓度增高,引起动脉毛细血管扩张,细小动脉向外延伸出许多分支,看起来像一只粉红蜘蛛趴在皮肤上。如果发现皮肤上蜘蛛痣数量较多,且长期不退,或是原有旧的蜘蛛痣突然明显增大,要警惕有肝硬化或肝硬化加重的可能性,最好尽快到医院检查肝功能及肝脏B超。
做好4件事,与“痣”和平相处
日常要做好防晒,紫外线可刺激痣细胞引起基因突变,增加癌变风险,建议全年使用广谱防晒霜(SPF 30 +),足量涂抹,每2小时或出汗、游泳后补涂,同时物理防晒(衣物、帽子、墨镜)也很关键。痣上的毛不要拔,修剪时不宜太短,更不要直接拔掉,以免刺激毛囊引发感染。手足部位的痣尽量不要在不正规的美容机构随意多次进行激光祛痣,同一颗痣反复激光治疗仍未祛除,恶变风险相对增高,建议手术切除,选择正规医院请医生把关。30岁后每年体检,查看全身皮肤特别是足底、五官等部位;20岁后新出现大于0.5cm的黑痣,尤其是足底、手掌部位以及15岁后出现甲黑线应就诊,任何切除的“痣”及小肿瘤一定要做病理检查。
了解这些“问题痣”和红痣的相关知识,做好防护和检查,才能更好地守护我们的皮肤健康,远离“痣”命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