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从抗癌“潜力股”到免疫治疗“助力器”,你补对了吗?

在健康养生的热潮中,维生素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营养素。其中,维生素C更是家喻户晓,它不仅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微量有机化合物,还因具有抗氧化等作用,成为很多人日常补充的对象。而最近,Nature子刊的一项研究,更是让维生素C在抗癌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它不仅能激活抑癌基因,诱导血管正常化,还能提高免疫疗效,仿佛为癌症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人类对它的探索由来已久。从1747年英国海军军医摸索出战胜坏血病的曙光,到1933年首次人工合成并成为第一种进入市场的维生素补充剂,维生素C在人类健康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参与人体内氧化、还原和羟化等代谢过程,还对多种激素、神经递质、蛋白质的合成起着关键作用。

此前,海军军医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研究,揭示了维生素C在抗癌方面的新作用。在癌症治疗中,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尤其是针对程序性细胞死亡(PD – 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PD – L1)通路的抗体,虽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抗PD – 1/PD – L1单药疗法存在局限性,部分患者在治疗后会复发。而阻碍免疫疗法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肿瘤血管异常及其导致的缺氧和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特别是在血管生成性很强的肝癌中。

研究者发现,免疫细胞中存在cGAS – STING通路,该通路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搭建的小鼠模型中,癌细胞中Cgas的表达越高,肿瘤负担越小,肿瘤血管周细胞覆盖和肿瘤内T细胞浸润越多。肿瘤cGAS和宿主细胞STING以相互依赖的方式调控肿瘤血管重塑和抗肿瘤免疫反应。

进一步研究发现,抑癌基因TET2是肝癌中cGAS表达的主要媒介。在肝细胞癌中,抑癌基因TET2的表达显著减少。而维生素C在抗癌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体外实验和小鼠实验均显示,VC治疗能极大地诱导肝癌细胞转录和蛋白质水平的cGAS表达,它不仅能通过细胞质dsDNA的泄漏来激活肿瘤cGAS,还可以介导Tet2依赖性DNA去甲基化的表观遗传修饰来增加肿瘤cGAS的表达。

上调肿瘤cGAS水平后,内皮细胞中的cGAS – STING通路被激活,促进淋巴细胞的迁移。高剂量VC治疗能诱导肿瘤血管正常化,改善肝癌的免疫浸润。在与抗PD – 1/PD – L1治疗联合使用时,还能有效增强抗肿瘤疗效。

不过,补充维生素C并非越多越好。按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大多数成年人维生素C的推荐量为100mg,上限为2000mg,一定要注意适度补充。维生素C从抗癌“潜力股”到免疫治疗“助力器”,为癌症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合理补充才能让健康受益。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