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爆炸、热点频出的时代,有一位诺奖得主却显得格外“冷门”,他就是真锅淑郎。然而,他的著作与研究成果,如同他静悄悄的学术风格,却在悄然间引发了气候科学领域的巨变。尤其是在这个酷热难耐的夏天,当我们深切感受到气候变化的威力时,真锅淑郎的贡献愈发凸显。

真锅淑郎因对气候研究的卓越贡献,荣获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殊荣对于气候学家而言实属罕见,而他开创并主导了全球首个大气环流模型,首次明确证明了二氧化碳浓度对气候的影响,彻底改变了整个气候科学领域。他的研究成果就像一把钥匙,帮助人类捕捉到了“变暖的真凶”。
真锅淑郎与中国的气象研究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曾多次到访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院士吴国雄曾提到,真锅的研究让中国科学家更好地理解了气候模型的重要性。他还与中国大气物理学家叶笃正合作,共同研究土壤记忆对气候的影响。当真锅与哈斯曼、帕里斯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他们谦逊地表示:“宁愿不要诺奖也不要全球变暖”,并感慨弄清气候变化背后的物理学原理,要比让世界采取行动容易1000倍。
真锅淑郎所著的《气候变暖与人类未来》是一本仅有200页的书,但他却花了15年多的时间来撰写。他希望读者能有空翻翻这本书,即便跳过一些太技术性的内容,也能有所收获。这本书凝聚了他对气候科学的深刻理解和不懈探索,是他科研成果的生动呈现。
回顾真锅淑郎的人生,他于1931年9月21日出生于日本爱媛县宇和郡新宮村。幼年时,他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成长,祖父和父亲是医生,母亲则忙碌于诊所的财务事务。小时候的他就对天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常常会说出一些对天气的独特见解。
29岁时,真锅淑郎在东京遇到了中村信子,两人结婚后生育了两个女儿,她们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真锅淑郎在东京大学获得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59年完成博士学位后,他前往美国,在现为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的美国气象局的通用环流研究部工作。
生活中的真锅淑郎有着健康的生活习惯,几乎每天下午都要游泳、跑步和做瑜伽。他性格腼腆却无比专注,一心沉浸在寻找气候问题的答案中。退休后,为了避免打扰,他做了“Deceased(已逝)”的图章,把来信盖章退回。
在这个气候变暖日益严峻的时代,真锅淑郎的贡献必然写入史册。他在草稿纸上推演的每一个数字、公式、模型,都关乎着全人类的命运。当我们在台风天、高温预警中感受着气候的变化时,更应该铭记这位气候学家的付出,去阅读他的著作,了解气候科学的奥秘,共同为人类未来与气候和谐共生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