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绝不自营,绝不下场与商家竞争。”7 月 29 日,美团在其公号发布的文章中,以这样斩钉截铁的表态,在暗流涌动的外卖市场投下了一枚关键棋子。伴随着 “浣熊食堂” 品牌的正式发力,以及与京东在餐饮赛道的战略对垒,外卖行业的竞争正从 “价格肉搏” 的泥潭中抽身,驶向更深层次的价值竞争新蓝海。

美团此次的重大宣布,并非空穴来风。经过半年多的试运营,7 月初正式推出的 “浣熊食堂” 已显露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美团及美团外卖 App 相关关键词搜索量环比 6 月上涨超 40 倍,合作商家整体曝光量提升 164%,订单量增长 60%。这组数据的背后,是美团 “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把流量、品牌、销量留给商家” 战略的初步成效。而就在 7 月 22 日,美团旗下拼好饭同步启动 “万家品牌” 计划,为全国 1 万家知名餐饮品牌提供流量倾斜、联合定制等扶持,双线并行的策略,凸显出其深耕平台生态、赋能商家的决心。
这场战略调整的背后,是监管层对无序竞争的及时纠偏。近期,市场监管总局及多地监管部门相继约谈外卖平台,明确要求停止恶性价格战,规范促销行为。中国商业法研究会副会长孙晋指出,长期的同质化低价竞争会导致产品多样性锐减,限制消费者选择权,而平台若在形成垄断后提价,更需警惕。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为此划出红线:平台强制商家低价销售,情节严重者最高罚 200 万元。在此背景下,美团的 “不自营” 承诺,既是对监管要求的积极响应,也是对自身商业模式的清晰定位。
与此同时,外卖江湖的另一端,京东正以不同的路径加速入局。7 月 22 日,京东宣布投入 10 亿元启动 “菜品合伙人” 计划,为 1000 道招牌菜寻合作。其自营模式虽能强化品控与定价权,但也面临门店建设、冷链运维的高成本挑战。由此,外卖平台形成了鲜明的竞争格局:美团聚焦平台赋能,京东侧重自营掌控,两种模式各有优劣,却共同将行业竞争推向 “质量、服务、创新” 的新维度。
对于美团而言,“不自营” 的承诺虽赢得商家信任,但也面临整合效率的考验。如何在多品牌协作中缩短出餐链条,维持其核心优势 “时效”,是必须破解的难题。而京东则需平衡万店扩张的百亿投入与盈利需求,避免重资产模式拖垮增长。长期来看,两者的比拼终将回归用户心智的争夺 —— 谁能更好满足 “安全、效率、温度” 的本质需求,谁就能在这场博弈中占据主动。
从价格战到价值战,外卖行业的转型已然开启。美团的 “绝不自营” 是一次战略宣言,更是行业竞争逻辑转变的缩影。未来,随着平台将更多精力投向商家赋能、服务升级与技术创新,消费者或将迎来更丰富的选择、更优质的体验,而外卖市场也将在规范与创新中,走向更健康的发展轨道。
美团宣布 “绝不自营”,全力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其 “浣熊食堂” 试运营成效显著,拼好饭也启动 “万家品牌” 计划。这一举措与监管部门要求停止恶性价格战相呼应,也与京东 “菜品合伙人” 计划形成不同竞争路径。外卖行业正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未来竞争核心在于满足用户本质需求,行业将向更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