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美副教授刘一阳心梗离世:健康警钟为谁而鸣?

近日,一则令人悲痛的消息在体育界和学术界传开:中山大学体育部副教授、全国健美运动健将、教育学博士刘一阳因心肌梗死不幸离世,遗体已火化,下学期课程由教务处另行安排。刘一阳生于1987年,著有《健美负重训练》,生前正全力备战香港健美比赛,6月还发文“80天以后见”,然而,这位健美博士却突然倒下,留给人们无尽的惋惜和深刻的警示。

刘一阳是健美圈的知名人物,生前常直播训练,几乎整天都泡在健身房。他不仅拥有健美的身材,还具备深厚的学术造诣,作为教育学博士和副教授,他在教学中也提出了独特的见解,认为思政教育应“润物细无声”,无需刻意谈影响意识形态的社会实践。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人才,却因心梗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分析刘一阳离世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是“过度雕刻”的代价。健美备赛期对身体的要求极高,脱水、极限增肌、药物辅助等操作,如同对心脏进行“高压电击”。刘一阳为了备战香港健美比赛,几乎全天泡在健身房,这种长期的透支,最终让他的心脏不堪重负,心肌梗死成为了那“最后一根杠铃”。其二,“学术肌肉”与“生理肌肉”的双重消耗。他既是教育学博士、中大副教授,需要在学术上不断钻研,又要进行健美竞技训练,学术压力与健美竞技的双重负荷,让他的身体如同“24小时营业的实验室”,最终身体不堪重负,生命“断电”。其三,“健康幻觉”的致命陷阱。健美身材并不意味着健康,肌肉发达可能掩盖心血管隐患,就像外表雄伟但内里风化的罗马柱,刘一阳可能陷入了这种“健康幻觉”,忽视了潜在的健康风险。

刘一阳之逝给我们带来了三点深刻的警示。首先,健康不是“选修课”,而是“必修学分”。再高的学历、再美的肌肉,没有健康的支撑,都如同“空中楼阁”。人生并非健美比赛,没有“最佳状态奖”,只有“活着才能领奖”。其次,极端追求等于慢性自杀。无论是健美备赛的极限减脂,还是职场996的“燃烧模式”,本质上都是“自我献祭”。古人云“过犹不及”,而我们却常常在“过”与“不及”之间徘徊。最后,“润物细无声”的思政课,却没能润泽自己的生命。刘一阳强调思政要潜移默化,但自己的健康意识却未能做到这一点,最终被竞技欲望“洪水冲垮”。

为什么说健康是人生的“1”,其余都是“0”?健康是“人生操作系统”,没有健康的“硬件”,才华、财富、地位等“软件”都会蓝屏死机;健康是“终极复利”,没有健康,财富增长曲线终将归零;健康是“最后的尊严”,病榻之上无硬汉,ICU里不健美,当插管成为日常,肌肉再大也只是“医学标本”。

刘一阳的离世,为我们敲响了健康的警钟。在追求梦想和目标的道路上,我们切不可忽视健康的重要性,要时刻保持健康意识,避免过度追求带来的危害,让健康成为我们人生最坚实的基石。愿刘一阳的故事能让我们更加珍惜健康,莫待失去才追悔莫及。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