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AI 创业的江湖中,风云变幻往往只在转瞬之间。曾闪耀于开发者天空的 AI 编码工具平台 Windsurf,其命运轨迹宛如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大戏,令人目不暇接。本以为在经历了从被 OpenAI 觊觎,再到谷歌 “挖心” 收购核心技术与骨干团队的波折后,被 Cognition 全盘接手的它终于能迎来一丝安稳。然而,现实却如同一记重锤,将这份期待击得粉碎,一场针对 Windsurf 员工的 “高压改造” 风暴正呼啸袭来。

据外媒 The Information 爆料,Cognition 在收购 Windsurf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便迅速挥动起 “改革大刀”。月初,约 30 名原 Windsurf 员工惨遭裁员,紧接着,剩下的 200 名员工也被推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8 月 10 日前,他们必须在 “每周上班 6 天,总计工作时长超 80 小时” 的超强工作节奏与拿着 9 个月工资主动离职之间做出艰难抉择。这一消息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业内掀起轩然大波。
回溯 Windsurf 这一路的坎坷历程,着实令人唏嘘。今年 6 月,当传出 OpenAI 有意收购 Windsurf 的消息时,整个 AI 行业都为之震动。倘若这笔交易达成,以 OpenAI 在 ChatGPT 领域的影响力,无疑将在代码自动化的赛道上进一步巩固其霸主地位,这也引发了 Anthropic 等竞争对手的强烈反应,他们纷纷限制 Windsurf 访问自家模型,以防止技术外流。可惜,这场交易最终因微软的反对而夭折。紧接着,7 月 11 日,谷歌强势出手,以 24 亿美元高价收购了 Windsurf 的核心技术使用权,并将其联合创始人及大批技术骨干招致麾下。但令人遗憾的是,约 250 名普通员工被遗留在原公司,无缘这场 “财富盛宴”。好在 7 月 14 日,Cognition 伸出 “橄榄枝”,将这批员工全部纳入囊中。当时,Cognition 还对 Windsurf 团队赞誉有加,其 CEO Scott Wu 更是信誓旦旦地表示会善待每一位员工。然而,现实却狠狠打了脸。
如今,Cognition 对 Windsurf 团队的 “重塑” 行动,让不少人联想到当年马斯克收购 Twitter(现 X)后的铁血手段。当时马斯克要求员工接受加班文化,否则就请离开,同时大幅裁员 80%。而 Cognition 如今的做法,简直如出一辙。面对外界的质疑,8 月 6 日,Scott Wu 在 X 上发文回应,称无论员工选择去留,都加速兑现了所有 Windsurf 员工 4 年的股权价值,即便是那些分红未满一年的 85% 的员工也不例外,对于选择离职的员工,还额外给予 9 个月工资补偿。
但这看似丰厚的补偿,并未平息开发者们的怒火。大家纷纷质疑,所谓的 “企业文化” 是否只是 Cognition 压榨员工的借口?Windsurf 未来是否还能作为独立项目存在,还是会逐渐被 Cognition 吞并,彻底失去自己的 “灵魂”?在 AI 初创企业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当下,Windsurf 的命运依旧扑朔迷离。这场围绕着 Windsurf 的 “改造风暴”,不仅关乎着这些员工的职业生涯,更如同一个缩影,映射出整个 AI 创业领域在资本与发展压力下的挣扎与抉择。未来,Windsurf 究竟将走向何方,整个行业都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