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四大信号敲响血脂超标警钟!控脂攻略助你远离血管危机

清晨,本应是活力满满开启新一天的时刻,但对于血脂超标的人来说,却可能被一些不起眼的症状所困扰。在医生眼中,早晨起床后是高血脂容易露出马脚的关键时段,晨起后的四个表现可能提示你的血脂已经超标。

困倦乏力是常见的症状之一。经过一夜的睡眠,正常人起床后应精力充沛、神清气爽。然而,血脂高的人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流通不畅,即便经过一夜休息,清晨起床后仍会感到困倦、乏力、头脑不清醒,不过这种情况一般在早餐后可有所改善。头晕头痛也较为普遍,血脂高会影响脑部血液循环,导致早上起床后出现头晕、头痛的症状。胸闷气短同样不容忽视,过多脂质沉积在血管壁上,影响血液流动,可能造成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引发胸闷、气短,且起床后心脏对氧气的需求量增加,症状可能会加重。此外,血脂高的人群手脚容易因供血不足而出现发麻、沉重的现象。

了解血脂异常的指标十分重要。根据四个指标,可以将血脂异常分为高胆固醇血症(TC≥5.2mmol/L)、高甘油三酯血症(TG≥1.7mmol/L)、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LDL – C≥3.4mmol/L)、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HDL – C<1.0mmol/L),这四项指标中有一项及以上异常,即为血脂异常。

血脂一直降不下来会引发诸多严重后果。它会增加血液黏稠度,更容易形成斑块,斑块脱落后逐渐形成血栓,血栓无论形成在何处,都可能带来严重危害,甚至危及生命。同时,血脂居高不下会使肾小球不能得到充足血液供应,增加肾脏负担,时间久了可能引发严重的肾病。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血脂上升还会加重糖尿病并发症。

为了控制好血脂,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在饮食上,要限制脂肪摄入,合理膳食,主要是限制饱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将油脂摄入总量控制在20 – 25克/天,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食物摄入,用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替代饱和脂肪酸(动物油、棕榈油等),避免摄入反式脂肪酸(氢化植物油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人群或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每天膳食胆固醇摄入应控制在300毫克以下。同时,吃得“杂”一点,增加蔬菜和水果、全谷物、膳食纤维及鱼类的摄入,每天摄入蔬菜约500克、水果约350克,多吃纤维丰富的大豆及其制品,每周吃两次或以上深海鱼。

坚持规律运动也必不可少,每周保持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脂质代谢,建议每周进行3 – 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骑车等。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避免熬夜等,饮酒是甘油三酯升高的重要因素,相关指标升高的个体更要严格限制酒精摄入。

那么,哪些人要重点关注血脂呢?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者、高血压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发人群、有早发性心血管病家族史者、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皮肤或肌腱黄色瘤及跟腱增厚者都需要格外留意。在血脂检测方面,40岁以上人群每2 – 5年检测一次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每3 – 6个月测1次血脂;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住院的患者,应在入院时或入院24小时内检测血脂。关注晨起身体信号,积极控脂,才能守护血管健康。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