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存款只是起点?揭秘高净值人群的财富进阶密码

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财富的积累与增长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手握100万元存款,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份不小的成就,意味着个人财富站上了“金字塔”的上层。然而,这距离真正的高净值人群,还有着不小的差距。日前,胡润研究院的《高净值人群消费心态及行为研究报告2025》显示,高净值人群对健康和“金钱”的重视度进一步上升,折射出当下“现金流安全”的理性选择。那么,从百万存款到高净值,这中间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财富进阶密码呢?

南都·湾财社此前报道,100万元存款虽不易,但在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尚不足以进入富裕阶层行列。在银行体系中,600万元人民币的金融净资产是普遍认可的“高净值”门槛,多数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客户门槛以此为基准,部分银行如招商银行更是提高至1000万元且不包括房产等固定资产。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家庭被视为高净值家庭,资产过亿的家庭则是超高净值家庭。不过,不同财富机构口径不尽相同,比如招商银行此前报告显示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达316万人,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3183万元,一些业内人士还透露私行客户个人资产普遍在1500万元以上。

从百万“大众富裕阶层”到千万“高净值人群”,圈层的进化并非易事。很多人只关注高净值人群“拥有多少钱”,却忽略了他们财富积累的路径、结构、财富思维的提升以及复杂的资产管理体系。汇丰中国国际财富管理及卓越理财业务财富管理副董事何军岗指出,百万资产客户一般资产配置偏稳健,注重财富保值,风险承受能力适中;而高净值客户风险承受能力高,收入来源多元,更关注财富传承、税务规划和全球资产配置。要实现从百万客户到高净值人群的“进阶”,需要一场系统性的“财富思维升级”,跳出只看重保值增值、单一产品的思维,转变为“以需求为先,组合配置抗波动、长期视角布局实现资产传承”。

全球资产配置是高净值人群与大众富裕人群之间最显著的差异之一。以某头部财富机构的“财富灯塔模型”为例,财富阶段划分为“创富期”“守富期”“传富期”,分别对应不同的资产配置重点。高净值人群往往通过全球资产配置,实现“空间 + 时间”的双重价值提升,分散投资与风险。瑞银基金销售首席产品官邓树勋表示,多元资产配置策略是基础逻辑,通过不同资产类型多元联动,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动态平衡。渣打银行的报告也显示,中国内地投资者对可持续投资配置比例计划提高,反映出对可持续发展和长期价值的关注增强,印证了财富管理理念的进化。

从百万存款走向高净值,需要财富拥有者具备更清晰的财富阶段认知、更系统的资产配置能力以及更长远的财富管理视角。这不仅是资产总量的增长,更是收入结构多元化、配置策略全球化以及理念与行动的双重升级。财富增长的终点并非只是“数字的游戏”,而是为了构建更有掌控力、安全感和自由度的生活,活出从容与热爱,才是真正的“高净值人生”。

为您推荐